紅旗渠建設的回顧
星轉斗移,歲月滄桑。紅旗渠開始建設至今已33年。中共林縣縣委、縣政府編纂《紅旗渠志》,約我寫一篇紅旗渠建設回憶錄,因當時我在林縣工作,參加了紅旗渠醞釀、建設的全過程,此任務也不好推諉,也是責無旁貸。但紅旗渠內容浩瀚,牽涉面廣,很難一一記述,所談只是一些片斷,難免掛一漏萬,僅供編纂時參考。
星轉斗移,歲月滄桑。紅旗渠開始建設至今已33年。中共林縣縣委、縣政府編纂《紅旗渠志》,約我寫一篇紅旗渠建設回憶錄,因當時我在林縣工作,參加了紅旗渠醞釀、建設的全過程,此任務也不好推諉,也是責無旁貸。但紅旗渠內容浩瀚,牽涉面廣,很難一一記述,所談只是一些片斷,難免掛一漏萬,僅供編纂時參考。
一
紅旗渠建設開始,叫“引漳入林工程”,動工于1960年2月,竣工于1969年7月。林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奮戰了十年時間?;仡櫴杲ㄇv史,艱難險阻,困難重重,付出很大代價,創造的經驗也很豐富,取得的成就為世人所矚目,充分顯示了黨領導的正確性,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人民群眾無窮的創造力。
紅旗渠建設為什么要在三年暫時困難時期動工?是出于林縣人民盼水心切,建設社會主義新山區的強烈愿望,是盡快使林縣擺脫貧困,走上富裕之路的必然選擇。
我來林縣工作前,任中共安陽地委辦公室副主任,1953年秋帶領工作組在林縣幫助工作,作過缺水問題的調查研究。1954年4、5月份調林縣任縣委書記后,對山區建設作了多次調查。在分析林縣縣情時,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缺水是林縣貧困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林縣解放后,廣大人民群眾在政治上翻了身,作了社會的主人后,迫切要求在經濟上再來個翻身??墒橇挚h缺水仍象過去的“三座大山”一樣壓的連氣都喘不過來,還怎樣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人沒水不能生存,有水便有生命,有生命就能求發展,缺水給林縣人民祖祖輩輩帶來無窮的災難。當時全縣共有90多萬畝耕地,只有1萬多畝水澆地,其它耕地全是靠天種植。大旱絕收,小旱薄收,種麥面積很小,畝產僅有七八十市斤,秋糧也不過百把斤,群眾仍然過著糠菜半年糧的貧苦生活。全縣550個行政村,就有305個村人畜吃水困難,有的跑5里、10里去取水,還有的跑更遠路程去取水。一個區三五萬人,只有三五眼活水井。東姚鎮方圓幾十里靠的就是東姚村的南大井,合順廠、白象井等幾眼活水井。茶店附近靠的是茶店、辛店水井。一到干旱年頭,井旁的人和水桶排成了長隊,人們從早等到晚,一天才擔上一擔水。長年累月,石頭井口被麻繩磨出道道深溝。因為取水常常發生打架斗毆傷人亡命事故。全縣每年遠道取水誤工約300萬個。群眾說“吃水如吃油”。有人說這個話過分,我說沒油吃日子能過,沒水吃,一天都不行。有一首民謠叫人心酸:“咱林縣,真苦寒,光禿山坡旱河灘。雨大沖的糧不收,雨少旱的籽不見。一年四季忙到頭,吃了上碗沒下碗。”合澗小寨“荒年碑”記述清光緒三年鬧旱災的悲慘情景,碑文曰:“……回憶兇年,不覺心慘,同受災苦,山西河南,唯我林邑可憐……人口無食,十室之邑存二三。夫賣其妻,而昨張今李;父棄其子,而此東彼西。食人肉而療饑,死道路而尸皆無肉,揭榆皮以充腹,入莊村而樹盡無皮,由冬而春,由春而夏,人之死者大約十分有七矣……”據《林縣志》記載,從明初到民國九年的500年間,發生嚴重旱災20多次,形成人吃人的有5次。在調查中,我們曾從統計資料中獲悉,1942年旱災非常嚴重,夏秋兩季都沒收成,加上日本侵略軍瘋狂掃蕩,國民黨頑軍搶掠,廣大群眾扒樹葉、剝樹皮、挖草根充饑,后來竟然吃起白甘土。這一年,全縣外出逃荒一萬多戶,餓死1650多人。民國初,任村桑耳莊村桑林茂,大年除夕爬上離村七里遠的黃崖泉擔水,等了一天才擔回一擔水,新過門的兒媳婦摸黑到村邊去接,不小心把一擔水傾了個凈光,兒媳婦羞愧地回屋懸梁自盡了。采桑狐王洞村王老二,媳婦洗衣服用水多了,婆婆說了幾句,媳婦一氣之下,上吊自殺,后來王老二含悲搬家到桃園村就水吃,從此該村王姓斷絕。原康西南山村民,一到旱年,就攜兒帶女,到淅河畔的頭道河村就水居住。因為缺水,很多山區小伙子娶不上媳婦,任村牛嶺山村因為缺水,本村閨女嫁到山下,別村閨女不上山,當時全村40歲以下的未婚“光棍漢"有30多個。張大郊村王白丑73歲沒有娶上媳婦,自己找了個12歲的死姑娘,告人說,待他死后和她合葬。因此,長期以來,林縣人民養成惜水如命的傳統習慣,有些山村的農民,平時很少洗手臉、洗衣服,多有過年過節、走親戚時才洗手臉。我們下鄉時親眼看到,不少村莊群眾趕著毛驢馱上帶蓋的大水桶,跑十多里路取水,趕毛驢的人還要再挑一擔水。在這種悲慘的情況下,山區群眾幻想得到老天的恩賜,就省吃儉用,捐資集財,到處修建龍王廟,燒香叩頭,祈天求神降雨水,結果想水盼水千萬年,一朝一代都過去了,干旱缺水仍象一把刀架在林縣人民的脖子上取不下來。缺水造成的種種苦難,也是后來林縣人民不怕流血犧牲,修建紅旗渠的思想內涵。
林縣人民逃糧荒、逃水荒的血淋淋的事實使人落淚。我和縣委的同志再也不忍心林縣人民長期受缺水之苦,不忍心因缺水不能在經濟上擺脫貧困。在調查研究時,我曾一一察看了林縣歷史上的水利設施,合澗鄉還保留著一條明代謝公渠,即明代萬歷年間知縣謝思聰動員老百姓從洪山寺修了一條小型渠道,只有一尺寬,將泉水引出山外,解決了18個村莊群眾吃水,被稱為“謝公渠”,為他建了“謝公祠”,還載入歷代縣志。我在縣委中講了縣志有關這條渠的記載后,大家很受啟發,都說:“在那樣的社會制度和生產落后的情況下,還能辦點造福于民的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今天,我們共產黨人更應該為民所想,為民所急,辦更多、更大的實事?!笨h委成員大多數是林縣人,都有缺水苦難的遭遇,所以大家對解決林縣干旱缺水有著一致的共識。于是我們組織群眾先后興建了英雄渠和南谷洞、要子街、弓上三大水庫等工程,但一遇長時間的大旱,渠庫干涸,仍然擺脫不了缺水的威脅。在天上無水蓄、地下無水汲的情況下,只好出境引漳河水。出縣境引水無疑困難是很大的,加上當時正處在國內遭受三年自然災害,國際敵對勢力的封鎖,是等條件好了再修渠引水,還是迎難而上創造條件劈山修渠引水,這確實是擺在縣委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大問題??h委經過反復討論,深入基層同廣大群眾座談商量,統一了認識。大家說戰爭年代為爭取解放置生命而不顧,和平時期建設社會主義也應只爭朝夕不考慮個人安危,早動一日工,早引水,就能早得利,得大利。同時也認真分析了動工興建引漳入林的有利條件:人民群眾引水的內在要求,符合民意;組織群眾引水,改變林縣貧困面貌,符合黨中央的指示;建國前后,特別是合作化以來興建大大小小水利工程取得的經驗,是進行這場大打水仗的組織基礎;林縣人民勤儉辦社,經濟上的積累是進行引漳入林的物質基礎;黨的正確領導,黨群、干群的魚水關系,是取得引漳入林的根本保證。關鍵是縣委一班人敢不敢率領群眾出征。我當時曾想:從實際出發搞水利,符合黨的政策,創造性的搞建設,符合黨和毛澤東主席的一貫教導,等上級表態,單靠上級物質上的支持,不考慮群眾的最大利益,不考慮國家的困難,那不是共產黨人應有態度??h委絕大多數同志是這樣想的,我們就決定辦引漳入林工程。大家共同抱著一個決心,冒點風險也要干引漳入林工程,只有引來了水,就不怕有人說三道四。在林縣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就要首先做好“水"字這篇大文章,打一場徹底擺脫缺水、逃水荒、不能生存的翻身仗,從興水斗爭中,尋找加快山區建設的新途徑。
二
“引漳入林”的紅旗渠工程,是林縣人民在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自力更生、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指引下,經歷了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不斷實踐,不斷認識,在干中學,在學中干,從修小型水利工程到修大型水利工程的過程。林縣山區建設史,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一部輝煌的水利發展史。興水符合林縣縣情,興水就是為林縣父老鄉親辦實事,興水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群眾從興辦水利的實踐中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黨,從而更加熱愛黨,黨指向那里,群眾就干到那里。
例如在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太行七分區司令員皮定均領導軍民一邊打仗,一邊開展大生產,在合澗鄉河交溝淅河岸邊修了一條小型引水渠,解決了幾個村群眾的人畜吃水問題,被群眾稱為“愛民渠"。1957年,任村區委發動群眾將1944年抗日戰爭中曾經從南谷洞引水未修成的26公里渠道建成通水,起名叫“抗日渠”。任村桑耳莊村黨支部為解決本村缺水問題,領導群眾,引山泉入村,安了6個水龍頭,吃上了自來水,成為轟動林縣的特大新聞,不少村群眾趕到那看“稀罕”,說“共產黨會牽著龍王的鼻子走!”。河順馬家山村黨支部率領群眾修渠引山泉進村入池,解決了群眾吃水,還有了幾畝水澆地,能種蘿卜、白菜,群眾稱贊共產黨領導致富有辦法,寫成了《馬家山巨變》的小冊子。人民群眾把推翻舊制度,趕走侵略者,建設社會主義緊密地聯在一起,是一種愛國主義覺悟的生動體現??h委抓住這些典型,在全縣開展討論:任村區、桑耳莊、馬家山能辦到的,其它區和社村能不能辦得到?1955年,中共任村區委動員木家莊、盧家拐、盤陽、趙所等村,修了一條長17.7公里的天橋渠,能澆漳河南岸一部分耕地,群眾就編出一首順口溜:“想天橋(渠),盼漳河,讓咱林縣人民解解渴。晝夜不停拼命干,漳河水過不了露水河,只要引來漳河水,謝天謝地把頭瞌”。充分反映了林縣人民世世代代就有“欲引漳河而未隨,盼漳河入林而未達”的心愿。
隨著林縣山區建設的進程,1956年5月份召開中共林縣第二屆代表大會,總結前段山區水利建設經驗,討論林縣12年山區建設全面規劃草案,一個以治山治水為中心,促進農業生產大發展的群眾運動,在全縣卓有成效地展開。1957年11月,中央、省、地委通知林縣作為先進典型參加全國山區工作座談會。各省負責農業的書記或副省長參加,有10多位縣委書記也參加了。中共河南省委副書記史向生和我到會。主持會議的中央農村工作部部長鄧子恢讓我在會上匯報了林縣山區干旱缺水、地方病及治山治水建設開展的情況,受到中央領導重視,國務院辦公廳遵照周恩來總理指示,又專門讓我匯報了林縣山區存在的問題。11月10日,朱德副主席到會作了《必須重視和加強山區建設》的重要講話,指出:“許多同志不重視山區工作,山區約占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二,如果不把山區的資源開發出來,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是有困難的。山區建設方向,應該是從山區原來的自給自足經濟發展為全國統一經濟的一部分,同全國經濟相交流?!睍h發出“要把現在貧瘠的山區建設成為繁榮幸福的新山區”的偉大號召,對全國山區群眾是一個極大的鼓舞。會后,我們于12月中旬召開中共林縣第二屆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全體代表一致通過《林縣1956年至1967年農業發展規劃》。我代表縣委作《全黨動手,全民動員,苦戰五年,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報告,進一步明確全縣水利建設的任務與要求,提出“苦戰五年,重新安排林縣河”的戰斗口號,并要求全縣黨員干部和群眾要“下定決心,讓太行山低頭,令淇、淅、洹、露河水聽用,逼著太行山給錢,強迫河水給糧,從根本上改變林縣面貌”。深入貫徹中央“以蓄為主,以小型為主,以社隊自辦為主,大中小型相結合”的治山治水方針。社社隊隊開渠引水,筑庫蓄水,劈山鑿洞,埋設地下管道,引山泉,打旱井等水利工程遍地開花。全縣上上下下掀起大搞水利建設和綠化荒山的群眾運動,使已建成的英雄渠、抗日渠、天橋渠、淇河渠為主體的中型渠道發揮巨大作用,不僅緩和了一部分村人畜吃水的矛盾,還大大增加了灌溉面積,人民群眾進一步看到了興修水利的威力。
1958年元旦,在庵子溝召開縣委全體擴大會議,推廣庵子溝水土保持工作經驗,作出在全縣開展“一千個庵子溝運動"的決議,會議號召“鼓足干勁,苦戰三年,為基本控制林縣水土流失而奮斗”。接著,縣委還召開青年建設山區積極分子誓師會,對光禿的龍頭山開始進行綠化,對熱愛山區辦水利的積極分子進行表彰,“頭可斷,血可流,不建設好林縣不罷休”成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這一年,毛澤東主席號召大辦水利。3月份,國務院在新鄉召開水利工作會議,討論治理衛河問題。治理方案是上游“摘帽”,下游“脫靴”,即上游建水庫把水蓄住,下游疏通河道水流暢通。會議結束后,縣委研究決定修筑要子街、弓上、南谷洞三座中型水庫。當時想,只要有了這三座水庫,全縣南、中、北部就可以徹底解決農業灌溉問題。此時,人民群眾發動起來了,情緒高漲,干勁很大,各社隊還建設了一批小型庫塘,水利建設取得很大成績,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1958年9月在全國水土保持會議上,國務院水土保持委員會授于中共林縣縣委、林縣人民委員會一面錦旗。11月1日,毛澤東主席赴鄭州召開中央工作會議(即第一次鄭州會議),在新鄉火車站接見豫北地區的縣委書記。毛主席和我們座談時說:“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要把農業搞上去,必須大辦水利?!?2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簽署獎狀,授予林縣人民委員會。大自然好象專門和人們鬧別扭。當林縣水利建設取得重大勝利時,1959年又遇到前所未有的大旱,淇、淅、洹、露四條河流都涸干了,已建成的水渠無水可引,很多村莊群眾又翻山越嶺遠道取水吃。事實證明,現有水利工程還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林縣干旱缺水的面貌,群眾說:“挖山泉,打水井,地下不給水;挖旱池,打旱井,天上不給水;修水渠,修水庫,依然蓄不住水?;钊丝偛荒茏屇虮锼姥?”縣委通過多年來領導水利建設的實踐,認為單靠在縣境內解決水源問題已不可能,組織三個調查組分頭到縣外考察??h長李貴等到山西省陵川縣,縣委書記處書記李運保等赴山西省壺關縣,我和縣委書記處書記周紹先率一個組去平順縣、潞城縣,調查結果,淇河、淅河上游的陵川、壺關引水希望不大,水源充足的還是濁漳河,常年有20多立方米/秒流量,最枯水季節也有10多立方米/秒流量。我們這次考察摸清了水的流量,親眼看到一些泉水滾滾的源頭,看到了希望,高興極了。
1959年10月10日,縣委召開全體(擴大)會議,對興建引漳入林工程進行專門研究。會后,縣委派出35名水利技術人員沿漳河測量,提出三個引水點:一是平順縣石城侯壁斷下,就是現在的引水地點;二是耽車村;三是辛安附近,比現在引水的地方高得多,如果從那里引水,渠道可以從南谷洞水庫大壩上過來,穿過馬鞍垴山的黃露郊,從姚村水河村鑿洞過來,還能建一個高水頭大流量的發電站,并把南谷洞、弓上、要子街三大水庫連貫起來,引水搞調蓄。測量隊匯報后,大家都傾向于后兩個引水點。我擔心測量不準,又讓復測4次。10月29日,縣委又舉行全體(擴大)會議,認真討論關于引漳入林工程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決定深入基層,發動群眾,做好充分準備,待請示上級批準后,立即上馬。11月28日,縣委舉行常委會議,聽取第三次測量匯報,對耽車和辛安兩處引水地點作了比較,大家都同意從辛安引水,決定按此方案設計。12月5日,我同新鄉地委第一書記張健民研究了引漳入林問題,得到他的支持。12月27日,縣委委員張中和與縣水利局副局長段毓波到新鄉專署參加水利會議,我讓他們向專署匯報要求引漳入林問題。當時真可以說,引漳入林的準備工作已進入緊鑼密鼓階段,兵分幾路行動,一方面向專署和省委寫請示報告,一方面派人到山西省委進行協商,一方面在家里做好群眾思想發動和物質準備。
1960年1月24日,我給河南省委書記處書記史向生寫信,請省委、省人委給山西省委、省人委發公函,進行協商,省委、省人委除發公函外,史向生和省委秘書長戴蘇理又以個人名義向山西省委第一書記陶魯笳、書記處書記王謙寫了親筆信,委托縣委農村工作部長等持信件到山西省省會太原找領導辦理此事。這時已是農歷臘月二十九,就要過春節了,我要求他們別考慮同家人團圓過春節,就在太原度節,不急不躁,時間住的長點也可以,以辦妥事為目的。
1960年1月31日(農歷庚子年正月初四),我和縣委幾位領導同志帶領縣直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各公社領導干部和弓上、南谷洞水庫部分優秀的工隊長約100多人,到天橋斷上牛嶺山,面對漳河察看“引漳入林”渠線經過的地方,動員大家作好上工前的一切準備,決心把漳河水引入林縣。
山西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對林縣從山西省境內“引漳入林”非常重視,春節剛過即于2月3日(農歷正月初七)開會研究,并寫信給河南省委予以答復,因耽車村以下有赤壁斷、侯壁斷等幾個大的跌水,要建水力發電站,同意林縣從侯壁斷下引水。
2月6日(農歷正月初十),我在鄭州參加省四級干部會議,當河南省委書記處辦公室將山西省委書記處書記王謙、副省長劉開基給河南省委的復信轉給我閱后,高興萬分。當即給在縣里主持常務工作的書記處書記李運保打電話,讓他們立即進行籌備,做到領導落實、任務落實、施工地段落實、民工落實、后勤工作落實,并安排縣委辦公室和林縣報編輯部擬寫《引漳入林工程動員令》,作為告全縣人民書,用紅字印在《林縣報》上,然后立即召開動員會,抓緊時間上人。一場改變林縣干旱缺水面貌的“引漳入林”工程建設,經過長時間的思想政治動員、勘察設計和周密地組織,在黨的領導下,不斷克服前進中的重重困難,一步一步地建設成功了。
三
紅旗渠建成后,引來很多中外參觀客人,他們看到懸掛在太行山腰的紅旗渠,都贊嘆不已,不約而同地發問:“這么宏偉的工程,興建于六十年代那樣的困難時期,是怎樣干成的?真叫人不可想象?!贝_實,建設中有經濟上的困難,有政治上的壓力,風風雨雨,幾經周折,一言難盡??偟膩碚f,一是黨的正確領導和關懷支持,技術人員和群眾相結合,精心勘察設計;二是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三是人民群眾真正發動起來了;四是有個團結的領導班子和好的干部作風,干部實行“五同”(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同商量解決問題),與群眾并肩作戰,共渡難關。有了這四條,其它一切困難都能迎刃而解。具體講,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依賴國家還是依靠自力更生?只要是廣大群眾迫切要求辦的事情,就抓住時機去辦,充分依靠群眾的力量,就能克服修建紅旗渠中的各種困難。
修建紅旗渠,首先遇到的是經濟問題。當時縣財政的收入十分薄弱,靠國家給錢國家有困難,靠上邊投資上級缺款,如果等到形勢好轉后再修建,會出現什么情況,很難預料。山西同意引水這個機會不可失,錯過機遇,林縣人民可能永遠吃缺水之苦。那么,依靠自力更生,林縣經濟實力這張“荷葉”,能不能包住修建紅旗渠這個特大的“粽子”?是很多人擔心的一個問題。但因引漳入林是廣大群眾迫切要求辦的大事,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熱烈擁護和積極支持,想出許多解決經濟問題的辦法:社隊采取出勞力按受益面積攤工,做活按定額記工,回隊參加當年分配;上工地民工各自帶镢頭、鐵锨、抬筐,個人沒有的生產隊負責籌備;吃飯是民工自帶口糧,不足部分集體儲備糧補足,菜蔬由生產隊統一送到工地,縣里每個工習補2毛錢;工具修理由各公社負責,小推車到工地計工分,集體補點磨損費;各隊搜集廢鋼鐵送到工地,供修理點使用;縣里負責買炸藥、鋼釬、水泥等大件物料。修建總干渠開始,特別是修建一、二、三干渠時,資金需求的數額越來越大,經和社隊干部商量,抽調包括正副科級在內的縣社干部30余名成立勞力管理組和駐外辦事處,組織社隊工程隊,到全國一些城市承攬工程,勞力收入百分之五到七上交縣財政,作為建渠資金,其余按錢記工交集體作水利建設投入,解決了很大困難??h里還派人四處求援,聽說洛陽故縣水庫停修,留存一些炸藥,請示省里給了500噸。各部門的汽車和一部分平車自出經費往回運,隨炸藥又運來200萬個雷管。國家分配給農業上的化肥硝酸銨,群眾找來鋸沫,套上牲口用碾子碾,光自造炸藥一項就節約140余萬元。石灰全靠自己燒,自己辦了水泥廠。大量的抬筐,是從山上割來荊條自己編。沒有鋼釬,就請當年老紅軍團長顧貴山和轉業干部到部隊找老首長求援,購買了一部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剩下的鋼釬、炮錘,運回來后,把好鋼釬截成幾截,焊接在不好鋼釬的頭上用。修舊利廢,一物多用,用炸藥箱子做水桶、灰斗、車箱。杠子折了當鎬把,再不行了當錘把,一分錢掰成幾半花,那才真叫一種“老摳精神”。整個總干渠、三條干渠及支渠配套工程,共投工3740.17萬個,投資6865.64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025.98萬元,占總投資的14.94%,自籌資金5839.66萬元,占86.06%(其中含投工折款,一工一元錢)。這些數字中包含了廣大人民群眾為社會主義建設修渠付出的不講報酬、忘我勞動的結晶。
(二) 苦熬還是苦干?只要讓人民群眾懂得苦熬是沒有盡頭的,苦干是暫時的,只有苦干才能盡快擺脫貧困走上富裕,從而更大限度煥發出頑強的斗爭意志和極高的聰明才智。
1959年冬季,紅旗渠測量時,工程技術人員冒著冰天雪地,跋山涉水,饑了啃口干糧,渴了吞一口冰雪,白天跑一天,晚上回來計算到深夜,及時拿出了實測數據,給縣委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立了大功。民工們一下子涌到山西3萬人,哪有那么多民房可住,大家住山崖、石庵、石洞,打土窯、搭席棚。白天干一天,晚上被子潮得不能貼身。在帳棚里睡,半夜醒來,一睜眼,看到滿天星,原來席棚頂早被風刮跑了。渠首大壩截流時,任村公社的男女青年們奮不顧身,跳入冰冷的河水中,結成人墻,抗拒激流,使截流成功。征服石子山,放炮后,孵石直往下淌,那真是“猴子不敢上,飛禽也難沾”,東崗公社發動群眾上山割來馬荊條,編成幾道防護墻,沿山開溝攔住滾石,頑強施工。強攻紅石嶄,這里仰天壁立萬仞,低頭萬丈深淵,滾滾漳河,紅旗渠就要從齊整整如刀切的山嶄上通過。東崗公社組織70余名強壯勞力,腰系繩索,凌空打釬放炮,石質堅硬,打一錘,鋼釬在石頭上蹦一蹦,半天打不了一尺深。就是憑著這種韌勁,先打成小炮眼,再炮里套炮,打成12個直徑1米多,18米深,能裝藥一千公斤的連環炮,一齊爆發,半架山應聲而倒,這才在懸崖絕壁上崩出來渠基。?鵡崖是紅旗渠要通過的又一天險。放炮以后的行鳥鵡崖,呲牙裂嘴,刮風下雨,石塊墜落,1960年6月12日,城關公社谷堆寺工地因山石坍塌,當場砸死9名民工,3名民工重殘,有的才20多歲。城關公社社長、分指揮部指揮史炳福向我匯報時失聲痛哭,我也哭了。后來組織?鵡崖大會戰,總指揮部的干部上工地把手表都放在家里,他們說這是唯一值錢的“遺產”,準備應付一切不測事件,將生死置之度外。青年洞開鑿時,缺糧少菜,大家忍著饑餓苦干,青年們把豪言壯語寫在太行石壁上:“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為了后輩不受苦,我們就得先受苦”。大家研究創造了“三角炮”等爆破新技術,改進了放炮時間和排煙辦法,用螞蟻啃骨頭的精神,干了一年零五個月,于國民經濟暫時困難時期的1961年7月底把青年洞鑿通。
引水的咽喉工程青年洞鑿通了,紅旗渠總干渠和露水河西支濁河在白家莊發生了交叉矛盾,怎么辦?渠水洪水誰給誰讓路?指揮部同志和工程技術 人員就設計了一個空心壩,壩中過渠水,壩上流洪水,渠水不犯河水。修建桃 園渡橋時,拱胎和路架需要大量木料,在當時困難情況下,技術人員發明了“簡 易拱架法”,節省了大量木料,建成了一個槽下走洪水,槽中過渠水,槽上能行 車的十分科學的渡槽。奪豐渡槽全長350余米,高14米,50個孔眼,要過3 個流量的水,所鍛的石頭,塊塊精雕細刻,修得那么樣的漂亮,都稱贊是一件巨 大的工藝品。沒有吊裝設備,就用游桿當“吊車”上石料,克服種種困難建成。 開鑿近4公里長的曙光洞,開始用兩頭對打的方法進展很慢,后在渠線上打了 34個豎井,擴大了工作面,戰勝了流沙、漏水、排煙、塌方冒頂等困難,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這個紅旗渠上最長的隧洞。
(三)修建紅旗渠改造大自然的人民戰爭造就了一代英雄,一個英雄前面走,眾多英雄跟上來。
紅旗渠工地是個大學校,更是一個大戰場。建渠十年,培養造就了領導骨 干、工程師、技術員、鐵木石各類工匠、燒石灰、造炸藥、水泥及除險放炮能手等 7747人,不僅保證了紅旗渠工程的建成,還組建了一個民工工程團,參加了國 防工程建設。在改造大自然的戰場上,涌現出了許多不怕流血犧牲的可歌可 泣的英雄人物,有81位同志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是林縣人民的優秀兒 女,將永遠受到后人敬仰。年輕的工程技術人員吳祖太,河南原陽縣人,是當初紅旗渠工地少得可憐的科班出身的工程技術人員,畢業于黃河水利??茖W校。1958年修南谷洞水庫,負責設計,不知疲倦,解決了很多工程技術難題。小伙子長得很英俊,高個子,在工程技術上是挑大梁的,因當時饑餓,他去外邊跑測量,中午吃飯,一兩白面的小包子吃27個,我對他的印象最深。當王家莊 隧洞施工出現塌方時,他明知有危險,為了民工安全施工,和姚村衛生院院長李茂德一起入洞查看,不幸洞頂坍塌,兩個人光榮犧牲,當時吳祖太27歲。李改云(女)臨危不懼,舍己救人,山石劈下,她推開別人,自己左腿被砸成粉碎性骨折。除險隊長任羊成,每天腰系大繩,飛崖除險,為崖下修渠民工安全開路,而自己幾次從半崖上摔下來,掉到荊棘窩里,渾身扎滿了棗刺,石頭落下砸掉了三顆牙,也不下火線。農民技術員路銀,轉戰英雄渠和紅旗渠工地,忠誠老實,施工中一絲不茍,組織上交給他的艱巨工程,拼死拼活,克服一切困難也要完成。鑿洞能手王師存,在曙光洞里被塌方堵在洞內,一片漆黑,空氣稀薄,死神步步逼近,他們拼命挖出豁口,讓同伴先出去,自己才脫了險。放炮能手常根虎,膽大心細,每天象壁虎一樣,腰系繩索,下嶄飛崖點炮,那里出現未響的瞎炮,他都一馬當先去排除。副縣長馬有金,在水利工地任指揮時間較長,不叫苦不喊累,任勞任怨,因工作忙,“三過其門而不入”,直到母親病故,才請示縣委回家送葬。那一個人沒有母子情呢?他跪在靈前痛哭地說:“娘,我不是你的好兒子,沒有為娘盡孝?!蔽艺f,他為人民立了一功,是林縣人民的好兒子。魏家莊大隊支書魏三然,為了把水引進村里,明知自己患了癌癥,將不久于人世,還要拖著骨瘦如柴的身子,堅持進洞工,在生命彌留之際,還把孩子們叫到床前,再三叮嚀:“鑿通……隧洞……,引水……入村……”。他的女兒魏秀花,是個年輕的共產黨員,女繼父業,夜以繼日地在隧洞里戰斗,因施工罐車發生故障,光榮犧牲,年僅23歲。還有韓用娣、郭秋英、張買江等青年后起之秀。這些英雄們的閃光品質,是金錢能夠買得到的嗎?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批沖鋒在前,享樂在后,硬骨錚錚,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英雄起了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才使我們的水利建設隊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領導深入第一線和群眾同心干,及時總結教訓和經驗,保證紅旗渠建設工程順利進展。
紅旗渠動工之初,由于干這么大的工程缺乏經驗,也造成了一些失誤。但是,由于縣委、各公社黨委的領導同志都在第一線和群眾一起參加修渠,就能夠做到有經驗及時推廣,有問題及時糾正。1960年2月10日晚,縣委召開“引漳入林”全縣廣播動員大會,第二天,農歷正月十五,千軍萬馬出征奔赴工地。往山西走都是小道,開不過汽車,修渠先修路,人進路成。從墳頭嶺(分水嶺)到渠首70公里的太行山腰,上了3萬余人,擺開“長蛇陣”。這么多人上了山,到渠上看人又很少,搞了不到一個月,由于技術上顧不過來,有的渠線開高了,有的錯把渠底當渠頂崩了,到處挖得象“雞窩坑”一樣。加上政治思想工作跟不上,少數人對引漳入林工程意義認識不足,施工中遇到一些困難,就牢騷滿腹。消極怠工,干擾生產,說什么:“這么大的工程靠人力一錘一釬挖掘,到驢年馬月也完不成?!庇械恼f:“現在生活這么苦,還劈山修渠,不如趁早收攤。”縣委認為這都是前進中發生的一些新問題。于是,縣委開了個“盤陽會議”,改全線鋪開的“長蛇陣”施工方法,為縮短戰線,分段突擊,集中力量,打殲滅戰,干一段,成一段,通水一段,讓群眾看到成績,看到光明,增強勝利的信心。同時,也可盡快減輕平順縣沿渠村莊群眾的負擔。因此決定調兵遣將,全體人馬很快集中山西境內20公里,到8月30日,經過6個多月的艱苦奮戰,這一段渠通水了,縣委組織全縣農村大隊支書以上干部,分批前來參觀,大家勁頭足了:“千年盼,萬年想的漳河水,真的能流過來,到了縣境門口,咋能讓水再白白泄入漳河流走?”群眾是最現實的,大家看到水來了,歡欣鼓舞,建渠積極性如火山崩發。以后各期工程都采用建成一段渠,放一段水,“以水促渠”,整體推進施工的領導方法。再比如以渠帶路問題,當時縣里強調挖渠鑿洞出碴,要利用石碴墊路,出碴不見碴,渠成路成。如一干渠邊的沿渠公路、盧寨嶺下邊的公路、縣城往桃園的路,都是用建渠挖出的石碴墊成的,既便利了交通,又可以少占地,一舉多得。如果領導不在第一線,這些問題很難得到及時發現及時提出對策。
(五)要實事求是,堅持真理,就必須有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
在紅旗渠整個修建過程中,縣委一班人是鐵了心的,大家認準的道,就手挽手、肩并肩走到底,有福同享,有難共當,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起到了一個縣委應起的主要領導作用。1961年,國際上帝國主義封鎖我們,赫魯曉夫逼債,加上自然災害造成的惡果,處于國民經濟暫時困難的第三個年頭,人民處于饑餓中。紅旗渠建設經受著嚴峻考驗,資金、物資供應很緊張,一部分干部群眾對建紅旗渠認識不一致,有怨言,不滿情緒越來越大,給縣委帶來很大壓力。7月初,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譚震林在河南省新鄉縣七里營公社蹲點,參加了新鄉地委在豫北賓館召開的會議,糾正農村“左”的錯誤。有人趁機向領導同志反映說“林縣群眾沒有飯吃,把樹皮都剝光了??h委為高舉紅旗不顧群眾死活,還在大搞紅旗渠建設?!鳖I導同志聽后,誤認為林縣情況嚴重,批評林縣縣委:“左”的陰魂不散,死抱著紅旗不放,生活這樣困難,還在繼續修建紅旗渠,縣委書記楊貴是個死官僚,要撤銷他的職務。小組討論時,參加會議的縣委組織部長路加林說:“領導同志批評林縣,所談的情況不符合實際,”領導同志聽了此話,認為這個組織部長不認識錯誤,不讓人說話,是違犯“三不主義”(即不戴帽子,不揪辮子,不打棍子),決定撤銷路的職務,調離林縣工作。當即會議宣布了對路加林的撤職處分,并通知各縣縣委書記,報到地委開會。我到地委后,感到氣氛十分緊張,有些同志不敢和我說話、握手。當地委書記給我談了情況以后,我提出三條意見:第一,組織部長路加林的意見是對的,如果把實事求是講真話說成是違犯“三不主義”而撤銷職務,這才真是違犯“三不主義”;第二,我不同意撤銷路加林的職務,如果修建紅旗渠是錯誤的,責任在我,由我承擔;第三,請地委將我的意見報告省委和黨中央。第二天,召開縣委書記會議,讓各縣縣委書記發言。我在發言中有氣,做好了被撤職的思想準備。我說:農村現在出現的問題,應該實事求是分析一下原因,只責備下邊,我不贊成,這也糾正不了錯誤。事實上這些問題和責任也不是只在下邊。修建紅旗渠是林縣人民的迫切要求,如果說修建紅旗渠有錯誤,撤我的職可以,撤組織部長路加林的職務,我不同意。接著我談了林縣當年干旱缺水,16萬人翻山越嶺取水吃,以及大部分建渠民工已經下山,只留少部分人在鑿青年洞;林縣縣、社、隊三級還有一定數量的儲備糧,絕不是有些人所說的情況;盡快建渠引水,也是為干渴的林縣群眾著想。這些意見申述后,得到與會同志的理解,領導又派人作了調查,認為縣委反映的情況是正確的,不久恢復了路加林的組織部長職務。
會后還有些人說修建紅旗渠不對,甚至批評縣委,讓紅旗渠下馬。經過縣委反復研究,紅旗渠是林縣的百年大計,不能動搖,不能下馬,但方法上可以靈活調整,農忙小干,農閑大干,干一段成一段,總有一天要完成的。
1961年9月8日,省委書記處書記楊蔚屏來林縣檢查指導工作,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楊貴呀,有些人對你們修建紅旗渠意見不小,認為有盲目性,這么大的工程一旦出了問題,縣委領導特別是你就不好交代。紅旗渠是沿山嶄過來的,測量得怎么樣?水究竟能不能流過來?濁漳河泥沙很大,給你淤積堵塞了怎么辦?過水量那么大,渠底坍塌沖垮渠墻怎么辦?諸如此類問題,你有沒有把握,一旦出了問題,這就不是一功,而是一罪,到那個時候就有人責難你了?!蔽衣牶笠估锼恢X,回想到我童年時,祖母常給我講的一個故事:家鄉汲縣的一個村,全村百姓兌錢兌糧修盤山小渠引水,因測量不準確,建成了,水流不過來,負責修渠的主持者自愧上吊自殺了。修紅旗渠會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心里很不平靜……第二天一早,我將水土保持局局長段毓波、副局長靳林年找來,就上邊幾個問題,又細致地進行詢問,并讓他們組織力量進行 復測,要求技術人員在設計時要考慮到防治泥沙淤積問題。經他們復測后匯報說,水流過分水嶺沒問題,淤積問題可以采取工程技術措施。但我心里仍一直不踏實,直到總干渠通水,我才算放了心。
1962年11月5日,上邊又來了個調查組,找我談話說:“有人揭發縣銀行行長路明順未經批準,隨意動用縣里退賠款,是個嚴重錯誤。”調查組要進行調查。這時縣里邊又刮起了一陣風:“林縣縣委又犯了錯誤,上邊來調查了”,干擾紅旗渠建設。我和負責紅旗渠后勤工作的縣長李貴、書記處書記秦太生研究,都說:“這是我們縣里的錢,在銀行存著,我們用它來修建紅旗渠,是合理合法的。如果有錯誤,是我們縣委的責任,與路明順無關?!笨h委和調查組發生了對立。他們將問題看得很嚴重,要處理分管這個工作的縣委書記,要撤銷路明順的銀行行長職務,縣委不同意,后來給了路明順一個黨內警告處分。他們的調查報告報送中央,主管財貿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閱后說:“這不是什么大問題,也不要把它看得過重了。動用這個錢合情合理,只不過有點不合乎當時的規定?!睍r隔七年后的1970年8月20日,財政部黨的核心領導小組向黨中央的報告中寫到:“河南省林縣不顧條條的限制,集中了可能集中的財力、物力,大搞群眾運動,經過10年的奮戰,建成了長達二千余里的紅旗渠,還興辦了水泥、煤窯、機械等小型工業,全縣農業大翻身,工業蓬勃發展,如果按老規矩,那就根本辦不成?!边@個一直被人非議的問題,才算有了正確的結論。
1966年秋,紅旗渠三條干渠竣工通水后,黨中央、中南局、省委、地委號召學林縣,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新山區。林縣人民情緒高昂,意氣風發,全面鋪開的支渠配套工程建設,確有勢如破竹,無堅不摧之勢。就在這時,“文革”的火燒到了林縣,9月21日地委機關一些人來林縣造反,說“林縣是劉少奇、鄧小平復辟資本主義的黑典型”、“林縣縣委是反革命修正主義集團”、“楊貴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縣直機關和各公社主要領導都游了街,罷了官。中共林縣縣委被改組,縣委副書記路加林被逮捕,各級領導班子陷于癱瘓狀態,有的領導被加上莫須有的罪名,受到輪番批斗,紅旗渠遭誣蔑,剛剛發動起來的支渠配套建設高潮被迫中斷了。
1968年4月,由于周恩來總理和河南省委的關懷,林縣革委會成立,廣大群眾明辨是非,撥亂反正,重整旗鼓,把以支渠配套為中心的水利建設轉入正常軌道。從1968年7月起到1969年7月共完成支渠配套1180公里,紅旗渠原計劃1967年5月全面完成,被“文革”耽誤了二年,8年任務10年完成。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當紅旗渠配套工程完成后轉向“改條件、建基地、工支農”,以改土為中心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帶動林牧副多種經營全面發展的時候,又掀起一場風波,說:“林縣不突出政治,唯生產力論”,“紅旗渠不是自力更生建成的”,“紅旗渠灌溉面積不實”等等。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領導對否定林縣紅旗渠,妄圖再次整垮林縣縣委的錯誤做法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毛澤東主席親自批示印發中共中央的文件中,再一次肯定了“林縣人民戰天斗地修建紅旗渠的巨大成績”,極大地鼓舞了林縣人民的社會主義建設積極性。
由此,我想到要干好一件事,應該無私無畏,忍辱負重,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盯住目標,鍥而不舍,如果碰到風險遇到艱難就退縮,再好的事情也辦不成。
(六)上級黨委政府的親切關懷,友鄰省縣及全社會的支持,鼓勵著林縣人民將紅旗渠建設進行到底。
在建設紅旗渠過程中,雖然我們在經濟上、技術上都遇到許多困難,在政治上也遇到一些責難,但每逢關鍵時刻,上級黨政領導都給予了很大的關心和支持,特別是在1961年和1962年困難時期,省委書記、副書記、省長、副省長多數都來林縣視察過,他們十分關心紅旗渠的成敗,看到紅旗渠和農村情況后都表示放心,并給予支持。有一次省委領導看了群眾生活、儲備糧、紅旗渠建設情況后說:“這次看了林縣的情況我才放了心,我真為楊貴同志捏了把汗,如果紅旗渠出了問題,你們太不好交代,要成千古罪人,現在眼睛盯住你們的大有人在。”
1961年9月21日,我到省里開會,向省委書記劉建勛、省長吳芝圃匯報工作,坦率地談了新鄉豫北賓館會議以來,有些人對林縣縣委說長道短,林縣縣委的壓力很大。劉建勛說:“楊貴同志,你的情況我清楚,豫北賓館會議那種作法,我不贊成,你的工作做得是扎實的,經得起考驗的。我在北京開會周恩來總理還專門問到你們的情況,他對林縣工作很關心?!苯又鴮侵テ哉f:“芝圃同志,紅旗渠那樣大的工程不支持一點錢,說不過去,陶鑄同志也說過要支持紅旗渠,我看要從今年省里的行政經費節約下來的錢中,給楊貴他們解決一二百萬元,他們的自力更生精神太好了?!眳侵テ哉f:“可以,我們應該積極支持。”一二百萬元,在當時是我連想都不敢想的數字,當然,我高興的不僅僅是錢,更重要的是紅旗渠工程引起了周恩來總理和中南局、省委領導的重視。
周恩來總理對紅旗渠的建設曾給予高度評價。1965年國慶節期間,他在北京農展館很高興的觀看了《林縣人民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展覽,對修建紅旗渠連連稱好,他特意問農展館負責同志:“林縣沒有模型嗎?”隨即指示說:“林縣要有模型,要加強宣傳。”他還問講解員:“你到過林縣沒有?”講解員答:“沒有?!敝芏鱽砜偫韲诟勒f:“要親自到林縣看看,看了才能講好。”周恩來總理的指示傳到林縣后,對我們縣委、全縣黨員和人民群眾都是個很大的鼓舞。同年12月18日《人民日報》以《黨的領導無所不在》為題發表長篇通訊,記述林縣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重新安排林縣河山斗爭的英雄事跡。并發表社論指出:“林縣,是一面大寨式先進縣的紅旗??钙疬@面紅旗領導全縣人民在斗爭中前進的,是林縣縣委?!挚h也有一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領導核心。”這樣極高的評價縣委實感盛名難符,壓力很大,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對得起黨和人民的信任,同時深刻認識到,只要一心一意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黨和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1966年2月14日,河南省委在傳達中央召開的八省、市、區抗旱工作會議精神時講到:中央抗旱會議上周恩來總理指示,搞水利,搞農田水利建設,要認真推廣先進經驗。林縣紅旗渠的經驗很好,一個那樣嚴重干旱的縣,水的問題解決得好,這個經驗現在還沒有被大家所認識,也還沒有推廣開。周恩來總理稱紅旗渠是“人工天河”,是中國農民的驕傲。1968年7月15日,周恩來總理在一次關于外事工作談話中說:“第三世界國家的朋友來訪,要讓他們多看看紅旗渠是如何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的。”1970年中共中央批準林縣為對外開放縣。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不斷介紹外國元首和貴賓來林縣參觀紅旗渠,到1980年止,來林縣參觀紅旗渠的外賓達11300余人,涉及五大洲119個國家和地區。1973年12月,我去人民大會堂參加會議,開會前,周恩來總理見到我問:“楊貴同志,你紅旗渠引的是濁漳水還是清漳水?”我說:“是濁漳水。”他說:“那紅旗渠水源就有保證了,濁漳水源充足。”當時我想,周恩來總理日理萬機,全國事情那么多那么繁忙,還在惦念著紅旗渠,我們一定要把紅施渠的事情辦好。1974年2月25日,當時擔任副總理的李先念陪同贊比亞總統卡翁達來林縣參觀,他看了紅旗渠后說:“百聞不如一見,看過紅旗渠電影,也聽人講過紅旗渠,總的印象不錯,來紅旗渠一看,更感到工程雄偉,真是人工天河,不要說是在三年困難時期,就是豐收年份自力更生修通這條渠,也不可想象。要很好總結經驗。登山土路難行,來參觀的人很多,紅旗渠要流向全國,流向世界,路要修好了,汽車能開上來才行,你們沒有錢我拿錢。”整個參觀過程中李先念和卡翁達總統都十分高興。1977年6月2日,當時擔任副總理的王震找找談工作,在談到林縣情況時,他說:“紅旗渠建成了,這是個綜合工程,一個水字,它是一株搖錢樹。如何更好的發揮效益,要很好研究,農、林、牧、副、電、社隊企業和衛生等要全面發展,這個觀點不明確,錢從眼前過,不一定能看得見拿到手?!?991年4月,我應邀參加了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林縣舉行全國政協主席李先念為紅旗渠題詞揭碑儀式和全省水利建設“紅旗渠精神杯”表彰大會,回京之后,7月6日國家副主席王震找我去談工作,他問了紅旗渠情況后說:“紅旗渠建成二十多年來,水源少得多了,要保護好、管理好,水源不敢再減少了,那是林縣人民幸福的源泉?,F在北方缺水太嚴重了,縣委重視這個問題就好辦。全國每年都要減少幾百萬畝水地,這怎么能行呢?我們是共產黨人,要和人民想到一起才行。”7月16日李先念主席找我談話,他詢問了紅旗渠情況后說:“你代我向紅旗渠勞模問好。聽說紅旗渠上游有些矛盾,要協商解決。紅旗渠是個中外有影響的工程,要保護好。林縣要很好發揮紅旗渠的作用。農業不能放松,發展鄉鎮企業沒水也不行。山區群眾講衛生要有個健康的身體,也必須有水。水是農業的命脈,我看也是人民生活的命脈。紅旗渠的管理是一件大事,要合理用水,節約用水?!比珖f副主席錢正英也曾多次問及紅旗渠的建設和管理情況,并指示要搞長藤結瓜,大大小小的水庫和池塘連在一起,把汛期的水蓄起來,充分發揮紅旗渠的作用。黨中央和各級領導的關懷,為我們高質量快速度完成紅旗渠工程建設,以及后來的管理和保護指明了方向,增添了無窮的力量。
回顧紅旗渠建設的全過程,我感到縣委有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和缺點,比如建渠之初,由于缺乏大規模施工領導經驗,對困難和問題估計不足,施工安排也不夠周密,出現了一些傷亡事故:在宣傳方面,由于“文革”的影響,對“土法上馬”宣傳的多,對工程技術人員的作用宣傳不夠:在紅旗渠效益發揮上,當時也提出要“長藤結瓜”大搞蓄水工程,一條紅旗渠頂兩條紅旗渠用,徹底解決林縣水源不足的矛盾,但抓的力度不夠,蓄水工程少,效益差,“豐水季節水白流,缺水季節水不足”的情況依然存在。
風風雨雨,三十多年過去了?;貞洰斈暝诩t旗渠建設的日子里,林縣的廣大干部都很辛苦,大家沒休息過星期天和節假日,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深夜,都很支持我和縣委的工作,任勞任怨,忍辱負重,對他們的這種精神和風格,我十分欽佩,借此機會向同志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時我也深深感到,創業艱難,飲水要思源。當我們用到紅旗渠水的時候,永遠不要忘記為建設、管理紅旗渠而光榮犧牲的先烈、英雄模范和一切做出過貢獻的人;永遠不要忘記為了人民的利益,能夠實事求是、堅持真理、忍辱負重的同志;永遠不要忘記獻出了聰明才智的各級工程技術人員;永遠不要忘記山西省委、晉東南地委、平順縣各級黨委和廣大干部群眾給我們的支持和幫助;永遠不要忘記紅旗渠建設最困難的時候,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無償援助;永遠不要忘記新聞戰線的同志們對紅旗渠建設的輿論支持;永遠不要忘記黨中央、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和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
四
紅旗渠通水28年了,它產生的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它不僅僅是物質的實現,更是意志的戰勝。這種意志就是林縣人民在修建紅旗渠中所孕育的艱苦創業精神。常言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認為,一方水土也可塑造一方人。正是林縣人在太行山那樣一種惡劣的自然環境中,才培育和塑造出了他們那種不畏艱苦、頑強抗爭、不屈不撓、奮發向上的可貴品質,林縣人民在60年代修建紅旗渠過程中形成的,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又不斷豐富和發展了的創業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所在,這也是黨中央國務院領導所倡導的艱苦創業精神的具體體現,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建設紅旗渠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也是一次生產力的大解放,它讓林縣干部群眾的眼界更寬了,膽子更大了,在后來向新的生產領域進軍中,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難,他們都會說:“紅旗渠在那么困難情況下都修成了,現在的困難再大也不在話下。”有了這種精神,沒有的東西可以變有,貧窮可以變富。有了這種精神,就能一步一層天地步入小康生活??科D苦創業精神,林縣縣委、縣政府把傳統的建筑業作為支柱嚴業,積極支持,熱情扶植,加強管理,十多萬建筑大軍走出太行,奔赴全國各地,讓工匠建筑技術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掙回了大量的票子。在北京我就看到很多講著林縣話的建筑工匠,他們住的很簡陋,吃的很一般,但是,在他們手里一座座高樓平地起,為建設新北京出了力流了汗,譽滿京華,我也感到非常光榮。近幾年來,林縣大力發展了縣辦工業和鄉鎮企業,由傳統農業向工業化邁進,各鄉村建立了自己的經濟基地。我1990年后幾次回林縣,故地重游,真為林縣的新變化激動不已。記得我們在1958年曾將林縣發展的遠景描繪為:“渠道網山頭,清水到處流;吃的自來水,魚在庫中游;遍地蘋果笑,森林蓋坡溝;走的林蔭道,兩旁賽花樓;點燈不用油,犁地不用牛;不缺吃和穿,不怕災年頭;生活日日好,山區人民永無憂?!比氖赀^去了,那個時候認為遙遠的事情,經過人民群眾雙手的創造,如今變成了現實。林縣到2000年或者時間再長一點,將會建設的更美好。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現在的中共林縣縣委、縣政府又進行了新的宏偉決策,那就是要建設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紅旗渠工程”,在20世紀的最后階段,努力實現“力闖百億,爭當百強,全面振興,實現小康”的宏偉決策,實施“六路奔小康”發展戰略,這勾畫出的更是一番美好圖景。這個任務更偉大、更艱巨、更光榮。林縣人要重振雄風,再造輝煌,拿出當年建設紅旗渠的艱苦創業精神,全黨上下,團結一致,咬定目標不放松,我相信這個壯麗圖景,一定能夠變為現實,展現在林縣大地上。
今年8月,中共河南省委作出學習林縣人民創業精神的決定,進一步肯定了紅旗渠精神,無疑對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是一個很大的鼓舞。還應該看到林縣有一個特殊的優勢,就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市委領導同志,不斷來林縣調查研究,總結經驗,指導工作,這將會使林縣干部群眾提高改革開放意識,走在其他地區的前頭,自覺主動地把握這一機遇,林縣的精神物質雙文明建設定會迅速而健康的發展。
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創業精神是無價之寶,愿林縣人民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自古神州多豪杰,不盡長江萬古流。林縣,是我長期工作過的地方,也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常常想起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愿林縣英雄輩出,事業常新。林縣每前進一步,我都會為之高興的。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