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農業是國家的命脈,可見水利工程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放在第一位決定命運的大事!
對于為什么要建設三峽大壩,它的利弊究竟如何權衡,這是近代百年以來的重大決策,可謂是慎之再慎的戰略抉擇。
中華文明最重要的文明,就是把水害轉變為水利,中國歷史上興修水利的工程和實踐,可以說歷朝歷代從未中斷,并且越做越大,越做越強,越做越優。尤其是共和國成立之后,根治大江大河的浩大工程此起彼伏,接連不斷,這就是時代最偉大的跨越未來的民生工程,民生保障,民生福祉!
了解新中國的水利工程,先從三峽大壩開始!
大道理
2023年7月4日23:58:19
(117項,按工程開工時間排序)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2項)1.東華陂2.紅井3.新四溝4.裴莊渠(幸福渠)5.綏惠渠6.南泥灣渠7.宋公堤8.雪楓堤9.淮北大堤10.石津灌區11.沕沕水水電站12.導沭整沂工程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37項)1.十八團渠2.人民勝利渠3.官廳水庫4.蘇北灌溉總渠5.佛子嶺水庫6.荊江分洪工程7.梅山水庫8.大伙房水庫9.長壽獅子灘水電站10.天渠11.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12.新安江水電站13.十三陵水庫14.崗南水庫15.山美水庫16.位山灌區17.松濤水庫18.岳城水庫19.淠史杭灌區20.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21.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22.劉家峽水電站23.密云水庫24.萬安水電站25.黃土高原地區淤地壩工程26.紅旗渠27.江都水利樞紐工程28.東深供水工程29.韶山灌區30.景泰川電力提灌工程31.烏江渡水電站32.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3.沂沭泗河洪水東調南下工程34.白山水電站35.固海揚水工程36.引灤工程37.龍羊峽水電站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47項)1.魯布革水電站2.引黃濟青工程3.李家峽水電站4.陜甘寧鹽環定揚黃工程5.廣州抽水蓄能電站6.觀音閣水庫7.治太骨干工程8.天生橋一級水電站9.二灘水電站10.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11.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工程12.滿拉水利樞紐工程13.萬家寨水利樞紐工程14.三峽工程15.江埡水利樞紐工程16.引大濟湟工程17.引黃入晉工程18.浙東千里海塘19.淮河入海水道工程20.木蘭溪綜合治理工程21.長江重要堤防整治加固工程22.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23.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工程24.尼爾基水利樞紐工程25.龍灘水利樞紐工程26.百色水利樞紐工程27.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28.水布埡水電站29.小灣水電站30.索風營水電站31.黃河標準化堤防32.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33.浙東引水工程34.黑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35.錦屏一級水電站36.溪洛渡水電站37.糯扎渡水電站38.拉西瓦水電站39.向家壩水電站40.引洮供水工程41.青草沙水庫42.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工程43.牛欄江-滇池引水工程44.峽江水利樞紐工程45.亭子口水利樞紐工程46.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47.渭河綜合整治工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21項)1.豐寧抽水蓄能電站2.豐滿水電站全面治理(重建)工程3.兩河口水電站4.葉爾羌河防洪治理工程5.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6.紅石巖堰塞湖整治工程7.引漢濟渭工程8.拉洛水利樞紐工程9.雙江口水電站10.松花江干流治理工程11.出山店水庫12.黃河寧蒙河段二期防洪治理工程13.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14.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一期)15.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16.烏東德水電站17.夾巖水利樞紐及黔西北供水工程18.農村供水工程19.引江濟淮工程20.白鶴灘水電站21.雄安新區新安北堤防洪治理工程(一期)
三峽大壩建成后,生活在長江兩岸的人民免去了洪澇之苦,我國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更是從中獲得了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顯然,三峽大壩稱得上是利國利民的大工程。
然而,在建設之初,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其中的益處的。特別是當三峽大壩要歷經15年建設,要投入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要數百萬民眾為其被迫遷移的時候,這種反對的聲音就變得更大了起來。
在下定決心建設這樣一個大型水利工程之前,政府勢必要做多次慎重的考慮和研究。為此,打從新中國建立之后,政府的相關部門就沒有放棄過對三峽工程建設與否的討論、考察與研究工作。
除了民主決議之外,相關部門更是邀請了許多位相關行業的專家在湖南省宜昌市做了實地勘探和討論,最終才在1992年正式通過了關于三峽水利工程建設的決議書。
然而,在當時卻還是有9位專家堅決反對建立三峽大壩,他們為此還拒絕在決議書上簽字。他們的顧慮是什么?
修建三峽大壩的坎坷歷程
“水力生電”的超前構想,最早出現在中國大陸是在1894年。提起人是當時年僅28歲的孫中山。
那個時候,他在向直隸總督李鴻章提交的一份長達8000字的奏折中明確寫道,“用瀑布之水力以生電,以器蓄之,可待不時之用,可供隨地之需,此又取之無盡,用之不竭者也”。然而,不管是李鴻章還是腐朽的清王朝,都沒有理會他的這一種設想。
提出的設想不被采納,孫中山并沒有放棄。在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之后,孫中山于1917年著成《建國方略》一書,在其中復提了水利開發一事。
那個時候,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各國都在努力尋求戰后振興實業的方法。孫中山看到了世界水力發電的趨勢和前景,審時度勢地提出要大力開發長江三峽的水力資源。
這是他提出的振興中國經濟的“實業計劃”中的一項計劃。
在孫中山看來,中國想要實現“水力生電”,有著世界其他國家難有的地理優勢。在1924年的演講中,他還鄭重地提到,從宜昌到萬縣一帶的水力就可以開發3000多萬匹馬力的電,比全世界發電量都大,可以供給全國的火車、電車和工廠,還可以用來制造大量肥料。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整治三峽航道、開發三峽水力資源被作為振興中國、富國興邦的重要舉措反復提起。
然而,受限于一些現實原因,整治三峽航道、開發三峽水力資源的計劃被一再擱置。等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之后,這個問題才再次面臨著相關部門的討論。在此后四十多年的時間里,關于三峽大壩的策劃和科研工作一直在緩慢推進。
修建三峽大壩的最好目標位置在湖北省宜昌市,當時這里還是一個人口密集、耕田眾多的地方。
這也意味著如果想要在這里修建大壩,就勢必要有大批居民搬離原本的家園,也有大量的耕田被河水所淹沒。而不管是說服居民搬離還是說服當地放棄這些土地還是討論期間的賠償,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因此,在是否修建三峽大壩這個問題上,政府層面也一直心存疑慮。為了能夠做出正確的決定,政府還在民主決議之外,邀請了多位相關行業的專家進行實地勘探和討論,想盡辦法想要判斷出工程建設的合理性。
然而,在其他專家紛紛看出建設三峽大壩的益處并在擬定同意書上簽字的時候,有9位專家放棄了簽字。他們并不贊同建立三峽大壩。
9位專家拒絕簽字
中國一直都是一個農業大國,建國后,因各種原因,工業建設也面臨著極大阻力,在很長時間里都只能緩慢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建設三峽大壩,利用水力發電,無疑可以幫助處在初步發展階段的中國工業解決能源問題,為其發展提供極大助力。同時,因為三峽大壩的選址在長江流域,無疑可以輻射周圍地帶,為輕工業發達、需要大量電力能源的東南地區提供便利。
另外,建設三峽大壩的另一個明顯的好處在于其能夠有效防洪抗旱。三峽大壩自帶儲存容量極大的水庫,一邊可以作為旱災時的水分儲備,另一邊則可以在洪水到來之時成為有效的儲存之地,對周邊人民的財產安全和生命安全都有著極大的保障。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大多數專家最終還是在擬定同意書上簽了字。然而,另外9位拒絕在擬定同意書上簽字的專家也有他們自己的考量和顧慮。
在他們看來,三峽大壩是一個非常大型的水力工程,單占地面積就要有八萬平方千米左右。這樣大的占地范圍,很容易使其在國際衛星地圖上清晰可見,成為其他國家的攻擊目標。
這些專家認為,一旦出現三峽大壩被導彈襲擊的情況,周邊地區乃至整個國家就會出現不可挽回的人員和財產損失,同時也會對本地和其他地區的發展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他們會有這樣的想法,也與新中國建立之后頻繁面臨緊張的國際氛圍有關。
其次,這些專家還認為,修建三峽大壩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周邊河流的流向以及周邊地區的水路航道產生一些影響,甚至很可能會阻礙一些水路航道的通行以及造成淤泥堵塞。
這樣一來,附近的水路運輸不管是在風險還是在支出上,都要面臨更不利的情況。
最后,他們還有另一個顧慮,那就是建設大型水利工程勢必勞民傷財。想要給三峽大壩騰出八萬平方千米的面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地大批居民的安置工作,以及大量耕田的處置問題,都會使有關部門背負巨大壓力。
他們甚至將情況想到了最糟糕的一種,那就是哪怕前期說服工作和賠償工作都順利進行,期間一旦有民眾反悔出現過激行為,都可能導致工程中斷甚至擱置,造成大量投資失效。這樣一來,不管哪一方都勢必有很大的損失。
因此,基于以上的顧慮,這9位專家最終并沒有在擬定同意書上簽字。
三峽大壩的建立及后續貢獻
然而,這9位專家到底只是代表著少數意見。在大多數人都認可建設三峽大壩的計劃之后,政府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著這個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工作。
在歷經15年時間、投資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之后,三峽大壩也真正出現在了世人的面前。
如今的它,作為我國東南部地區重要的水力工程,甚至可以滿足周邊十多個省市的用電需求,為東南地區工業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
而因為當時9位專家的顧慮,政府在主持三峽大壩修建工作的時候也充分考慮到了三峽大壩的安全性和對周邊地區的影響,不僅特意加深了大壩的地基深度,使三峽大壩能夠承受小型炸彈轟炸,還在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改善人民生活之后,通過退耕還林提高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減少了河道的淤泥。
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態勢。
小結:
三峽大壩這項利國利民的水利工程在一開始啟動的時候遭受到了來自各界各方的阻力,然而政府層面在反復探究和討論之后,還是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并堅定地推行了下去。
期間,為了減少提出反對意見的專家以及民眾的擔憂,政府也有意識地根據他們的顧慮,在設計和修建三峽大壩上下了苦功夫,最后,三峽大壩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