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在美國華盛頓,行人走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部。新華社記者 劉 杰攝
當地時間4月1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2%,較今年1月的預測上調0.1個百分點。IMF表示,雖然全球經濟仍保持顯著韌性,隨著通脹向目標水平回落,經濟實現較為平穩的增長,但是增長并不均衡,仍將面臨重重挑戰。
“全球環境變得更具挑戰性,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大了世界經濟割裂的風險,并且這種分裂不僅體現在不同類別的經濟體之間,在發達經濟體、發展中經濟體內也將顯現?!盜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日前表示,以歷史標準來衡量,全球經濟活動乏力,當前通脹未被徹底“馴服”,財政緩沖已經耗盡,債務水平正在上升,對多國公共財政構成了重大挑戰。
經濟小幅增長
近年來,新冠疫情、烏克蘭危機及其導致的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使全球經濟經歷了空前的沖擊,但在各國共同努力下,全球主要經濟體較好地抵御了這一系列沖擊,有關滯脹和全球經濟衰退的警告并未成為現實。但不可否認,全球各地區的增長前景出現分化。IMF預計,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速將小幅加快,預計將從去年的1.6%上升到今年的1.7%,明年將小幅增長至1.8%。
具體來看,IMF預計,美國的經濟增速將從2023年的2.5%上升至2024年的2.7%,然后在2025年放緩至1.9%。由于去年四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增長3.4%,超過市場預期,與此前1月的預測相比,IMF將美國今年的增速預期上調了0.6個百分點。但隨著逐步的財政緊縮和勞動力市場疲軟將減緩總需求,增長勢頭將不會持續太久。
歐元區的經濟增長將有所提速。隨著能源價格沖擊的影響逐漸消退,以及通脹回落支持實際收入增長,預計家庭消費的增強將推動歐元區經濟復蘇。IMF預計,歐元區的經濟增速將從去年的0.4%增長至今年的0.8%,并且在明年回升至1.5%。然而,由于消費者信心持續疲軟,且通脹和高利率將繼續拖累其經濟,與1月的預測相比,德國的經濟增速被下調0.3個百分點,降至0.2%。
此外,在其他發達經濟體中,隨著高能源價格的滯后負面影響在逐漸減弱,英國的經濟增速由去年的0.1%上調至0.5%,并在明年上升至1.5%。
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長較為穩定,預計今明兩年都將達到4.2%。不過,各地區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其中,亞洲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速有望在今年達到5.2%,明年達到4.9%,與1月的預測相比略有上調。
IMF維持了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預計中國經濟今明兩年將分別增長4.6%和4.1%。對此,格奧爾基耶娃表示,中國經濟實現超預期增長,在數字、綠色等領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中期來看,中國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貢獻者。
通脹水平下降
在通脹方面,IMF提到,去年年末,大多數經濟體的總體通脹首次接近疫情前水平。去年四季度,發達經濟體的總體通脹率為2.3%,低于2022年二季度9.5%的峰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通脹率為9.9%,低于2022年一季度13.7%的峰值。因此,IMF預計,全球總體通脹率將從去年的年均6.8%進一步降至2024年的5.9%和2025年的4.5%。
盡管取得了這些進展,但大多數經濟體的通脹仍未達到目標,且存在嚴重分化。IMF表示,發達經濟體的通脹率將先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下降,即在2024年進一步下降2個百分點,并更快恢復到接近疫情前平均水平,2025年通脹率平均為2.0%。大約一年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預計也將恢復到接近5.0%的疫情前平均水平。
與此同時,預計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之間也存在很大差異,五個地區的通脹預測范圍從亞洲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2.4%,到歐洲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18.8%。
IMF表示,今年全球通脹預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核心通脹的更廣泛下降。IMF預計,今年全球核心通脹率將下降1.2個百分點,而去年僅下降0.2個百分點。其中,發達經濟體的核心通脹下降速度同樣快于新興經濟體。核心通脹下降的驅動因素也因國家而異,但主要包括緊縮的貨幣政策的影響、勞動力市場的相對疲軟,以及能源價格下降所帶來的傳遞效應等。
風險依然存在
盡管出現了一些可喜的變化,但世界經濟仍然面臨許多挑戰。第一,雖然通脹趨勢有所緩解,但尚未實現目標。最新的總體通脹和核心通脹中位水平正在上升,仍需時刻保持警惕。第二,全球總體經濟狀況可能會掩蓋各國之間的巨大差異。今年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雖有所提速,但增速起點很低,這是因為緊縮性貨幣政策和既往能源成本的持續影響,以及計劃實施的財政整頓對經濟活動造成了拖累。與此同時,許多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目前表現則較為強勁。第三,雖然通脹有所回落,但實際利率卻在上升,主權債務動態變得不利,尤其是對于債務高企的新興市場。第四,中期增長前景仍處于歷史上相對疲軟的狀態。
面對重重挑戰,各國需要采取果斷行動。首先,重建財政緩沖??尚诺呢斦D有助于降低融資成本,改善財政空間并增強金融穩定。其次,扭轉中期增長前景的下降趨勢。對于低收入國家來說,應實施結構性改革以促進本國和外國直接投資,以及加強國內資源調動。再次,各國需利用好人工智能的潛力,為此改善數字基礎設施、投資人力資本、協調制定相關方面的全球規則。最后,為了打造具有氣候韌性的綠色未來,各國需加大資金投入,加大減排的力度和速度,并且建立多邊框架,開展國際合作。(經濟日報記者 劉 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