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染監測數據
(一)全國報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2022年12月8日以后,全國(不含港澳臺,下同)不再開展全員核酸篩查,實行愿檢盡檢,同時部分地區對重點人群開展定期核酸檢測。各省份利用已有的核酸檢測信息系統,實時掌握核酸檢測數據。受居民檢測意愿影響,各省份核酸檢測量不斷減少,如12月9日檢測量為1.5億,2023年1月1日降至754萬,1月23日降至最低28萬。
2022年12月9日以來,各省份報告人群核酸檢測陽性數及陽性率呈現先增加后降低趨勢,陽性人數12月22日達到高峰(694萬)后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萬;檢測陽性率12月25日(29.2%)達高峰后逐步下降,1月23日降低到5.5%(圖1-1)。
圖1-1 全國報告人群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數及陽性率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于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
(二)全國報告人群新冠病毒抗原檢測結果。2022年12月以來,部分省份建立居民抗原檢測信息收集應用程序(APP),居民可自愿上傳抗原檢測結果。結果顯示:各省份報告抗原檢測量較低,呈現逐漸減少趨勢,從2022年12月19日的最高189萬下降到2023年1月23日的最低10.5萬;抗原檢測陽性數及陽性率自2022年12月9日快速上升,12月22日達高峰(33.7萬、21.3%)后波動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分別為4773和4.5%(圖1-2)。
圖 1-2 全國報告人群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陽性數及陽性率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于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
二、全國發熱門診(診室)診療情況
(一)總體就診人數結果。全國(不含港澳臺)發熱門診(診室)就診人數于2022年12月23日達到峰值286.7萬人次,隨后連續下降,2023年1月23日下降到6.3萬人次,較峰值下降了97.8%(圖2-1)。
圖2-1 全國發熱門診(診室)診療人數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于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
說明:自2022年12月9日起,監測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發熱門診診療量;12月21日起,增加監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發熱診室診療量(不含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
(二)農村發熱門診就診人數結果。全國鄉鎮衛生院發熱門診(診室)就診人數于2022年12月23日達到峰值92.2萬人次,隨后波動下降,2023年1月23日下降至5.0萬人次,較峰值下降了94.6%(圖2-2)。
圖2-2 全國農村地區鄉鎮衛生院發熱門診(診室)就診人數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于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
說明:農村發熱患者診療量為鄉鎮衛生院發熱診室診療量(不含村衛生室)
(三)城市發熱門診就診人數結果。全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門診(診室)就診人數于2022年12月22日達到峰值195.4萬人次,隨后連續下降,2023年1月23日下降至1.2萬人次,較峰值下降了99.4%(圖2-3)。
圖2-3 全國城市發熱門診(診室)就診人數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于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
說明:城市發熱門診診療量含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含社區衛生服務站)。
(四)哨點醫院監測結果。2022年12月9日起,在我國已建立的824家流感監測網絡哨點醫院(包括國家級哨點醫院546家、省級哨點醫院278家)和402家國家級網絡實驗室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顯示:2022年9月-12月上旬,哨點醫院每周流感樣病例(體溫≥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數量穩定在10萬左右,至第51周(12月19日-25日)達到最高60萬;流感樣病例占門(急)診就診人數比值在2.7%-3.6%區間波動,第50周(12月12日-18日)明顯上升至8.5%,第51周達到最高12.1%,第52周起快速下降,2023年第3周(1月16日-月22日)已下降至2.0%,回落至本輪疫情之前水平(圖2-4)。
圖2-4 全國哨點醫院報告的流感樣病例數及占比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于824家哨點醫院)
網絡實驗室對流感樣病例標本同時進行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檢測,從2022年第49周(12月9日),新冠病毒陽性率開始逐漸增加,在第51和52周期間達峰值后開始波動下降;同期流感病毒陽性率則逐步降低,至12月下旬降至極低水平(圖2-5)。
圖2-5 全國哨點醫院流感樣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陽性率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于402家網絡實驗室)
三、住院診療情況
(一)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結果。全國在院新冠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達到峰值162.5萬人,隨后持續下降,1月23日下降至24.8萬人,較峰值減少了84.8%(圖3-1)。
圖3-1 全國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每日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于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
(二)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陽性重癥患者結果。全國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癥患者數量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間每日增量近1萬,1月4日增量明顯下降,1月5日達到峰值12.8萬,隨后持續下降,1月23日下降至3.6萬,較峰值下降了72.0%(圖3-2)。
圖3-2 全國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陽性重癥患者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于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
(三)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結果。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數于1月4日達到每日峰值4273,隨后持續下降,1月23日下降至896,較峰值下降79.0%(圖3-3)。
圖3-3 全國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于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
四、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病毒變異監測情況
我國持續開展新冠病毒變異監測,2022年12月后在每個省份選擇部分哨點醫院開展門(急)診病例、重癥病例、死亡病例及部分特殊人群病毒變異監測。同時開展陸路、水路和空港口岸入境人員病毒變異監測。監測結果表明,此輪疫情流行株為BA.5.2和BF.7,未發現新的變異株。
(一)總體情況。2022年9月26日-2023年1月23日,全國共報送18906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組有效序列,全部為奧密克戎變異株,存在69個進化分支,主要流行株為BA.5.2(70.8%)和BF.7(23.4%),BA.2.76等13個進化分支構成比在0.1%-1.3%之間,54種進化分支的構成比小于0.1%(共占1.1%)(圖4-1)。
圖4-1 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變化趨勢圖
說明:1.采樣日期: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1月20日;
2.圖中標記的數字分別為BA.5.2和BF.7進化分支有效基因組序列數量。
3.“其它”指全國范圍Omicron變異株構成比小于0.1%的進化分支。
(二)12月以來本土病例病毒變異株監測情況。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23日,全國共報送10165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組有效序列,全部為奧密克戎變異株,共存在24個進化分支。主要流行株為BA.5.2(70.2%)和BF.7(28.3%)(表4-1)。共發現重點關注變異株11例,其中1例XBB.1、1例BQ.1.1.17、4例BQ.1.1、3例BQ.1.2和2例BQ.1.8。
表4-1 全國新冠病毒變異株情況(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23日)
(三)新冠病毒變異分省份情況。北京和天津以BF.7為優勢株;江蘇和內蒙古BF.7和BA.5.2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為優勢株(圖4-2)。
圖4-2 各省份新冠病毒變異監測情況
說明:1.采樣時間:2022年12月1日-2023年1月20日。
2.圖中標記的數字分別為BA.5.2和BF.7進化分支有效基因組序列數量。
五、新冠病毒疫苗接種進展
2020年12月15日全國啟動新冠病毒疫苗大規模接種后,接種速度明顯加快,5天完成1億劑次接種,單日最高接種2474萬劑次。我國積極穩妥推進接種工作,截至2023年1月20日,累計完成接種34.88億劑次(圖5-1)。全人群第一劑次、全程接種覆蓋比例分別達到92.9%和90.5%(圖5-2)。
圖5-1 分月新冠病毒疫苗累計接種劑次
(數據來源于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
圖5-2 分月全人群中第一劑次接種、基礎免疫全程接種覆蓋率
(數據來源于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
根據近期開展的老年人專項摸底調查數據,60歲以上老年人接種覆蓋人數占老年人群的96%。全程接種、第一劑次加強免疫接種人數分別占符合接種時間間隔老年人群的96%、92%(圖5-3)。
圖5-3基于摸底人口數的60歲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率
(數據來源于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
說明:1.第一劑次接種率測算中分子為接種目前附條件上市或緊急使用新冠病毒疫苗至少1劑次的人群,分母為近期老年人專項摸底調查人數。
2.全程接種率測算中分子為接種滅活疫苗2劑次、腺病毒載體疫苗1劑次、重組蛋白疫苗3劑次的老年人群,分母為接種滅活疫苗1劑次、腺病毒載體疫苗1劑次和重組蛋白疫苗2劑次的人群,并且接種后間隔滿28天(4周)。
3.第一劑次加強免疫接種率測算分子為完成第一劑次加強免疫接種老年人群,分母為接種滅活疫苗2劑次、腺病毒載體疫苗1劑次的人群,且全程接種后間隔滿3個月。(由于重組蛋白疫苗實施加強免疫接種的時間短,接種3劑次重組蛋白疫苗人群目前未包括在分母中)。
來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