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古以來,龍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征,代表著吉祥、尊貴、力量和好運,中國人常自稱為“龍的傳人”。2024年是農歷龍年,黃河新聞網將以“龍”為主線,在三晉大地開啟一場“尋龍記”,共同探秘山西的“含龍量”到底有多高。
晉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處,為供奉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后詔封叔虞母后邑姜“顯靈昭濟圣母”,正殿改奉“圣母”邑姜,遂稱之為圣母殿。
圣母殿前的八根木雕的盤龍柱,是中國現存最早也是唯一的木雕盤龍柱。根據墨書題記考知,它們是完成于北宋元佑二年也就是公元1087年之前,距今已有接近千年的歷史。就連故宮太和殿內的盤龍柱,都得叫它一聲“祖爺爺”。
這八條盤龍和以往的盤龍柱不同,是將龍和柱分開雕鑿,先有柱子,后來再將盤龍運用榫卯結構雕鑿好之后拼接在一起,盤在柱子上。也正因為是榫卯結構,才使得這些龍非常地堅固,歷經千年依然鱗片層層、須髯根根,不得不叫人贊嘆工藝之精湛。
要說這八條龍中的“顯眼包”,那當數網紅“比耶龍”。很會“賣萌”的它,用兩個龍爪形成一個剪刀手的樣子,仿佛在跟前來游玩的游客“比耶”,因此成了爆火的拍照打卡地。如果你有機會前去,別忘了跟“比耶龍”合拍互動,一起向生活比個耶。
除了圣母殿前的木雕盤龍柱,與此毗鄰的元代建筑唐叔虞祠正殿內,還留存有十分罕見的彩塑盤龍柱,屬最早的泥塑盤龍柱。取材于天地之間的泥士,更加激發了能工巧匠們的創造力,相較于圣母殿的木雕盤龍,這里彩塑盤龍的體態則更為健碩,造型更加夸張奔放。張牙舞爪、粗壯有力、氣勢兇猛,有騰云駕霧之勢,極盡其莊嚴威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