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崇信縣的“古槐王”。 |
核心閱讀
一株株古樹沉淀著歷史,一圈圈年輪記錄著歲月。近年來,各地嚴格落實古樹名木養護責任,及時實施復壯,持續強化監管執法,保護管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近日,記者在甘肅崇信、河北正定、湖北武漢探訪各地如何科學管護古樹名木。
初夏時節,位于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錦屏鎮關河村的“華夏古槐王”傲然挺立。它高26米,樹冠東西寬34.2米、南北長37.7米。經測定,其“年齡”達3200多歲。
實現古樹名木精準識別、精準管理,落實管護責任
如今,這棵飽經風霜的古樹依然生機勃勃,遒勁的枝干上寄生著楊樹等9種植物。崇信縣林草局局長張繼珍介紹,該縣已確認登記的古樹名木共有222棵,其中一級古樹52株、二級古樹47株、三級古樹123株;按樹種劃分,國槐102棵、側柏27棵,榆樹、柳樹、皂角、核桃、棗樹等共93棵。
古樹名木是承載文明記憶的“活化石”。近年來,崇信縣把古樹名木保護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舉措,一方面開展資源調查,加強科技保障;另一方面完善政策機制,落實管護責任。
崇信縣成立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專門文件,建立了古樹名木“一樹一方案、一樹一檔案、一樹一責任人”的“三個一”工作責任制清單。
為摸清全縣古樹名木底數,崇信縣林草局聯合各鄉鎮,通過走訪了解、現場測算等多種方式,先后3次對境內百年以上樹齡的古樹名木進行摸底調查,對樹高、樹齡、經緯度、海拔高度等情況登記造冊、建立臺賬。張繼珍介紹,為實現古樹名木精準識別、精準管理,林草部門還為古樹名木量身定制了“身份證”,標明了樹種、編號、科屬、保護等級、管護單位等內容。
同時,崇信縣督促各責任單位為已確認“身份”的古樹名木安排了管護志愿者,明確了管護責任,實現了一樹一人、精準管理。
在黃寨鎮茜洼村,管護員李右軍正蹲下身子仔細查看一棵古國槐的長勢。古樹主干上掛著一塊記錄樹種、高度、編號等信息的保護牌?!艾F在,古樹也有健康檔案,為了保護古樹,銘牌都是用繩子掛上去的,不允許釘在木頭上?!崩钣臆娬f,這棵國槐已有2100多年歷史,是鎮上重點管護對象。
當地要求,管護員要對古樹開展定期監測和隨機監測,每季度開展一次集中踏查,認真開展病蟲害監測防治,并根據天氣、時令、季節等情況,認真落實除雪、防凍等管護措施。張繼珍告訴記者,遇到大風、暴雪等極端天氣,管護員要對有折斷風險的側枝進行保護性加固,及時清理樹上積雪,確保樹體安全。入冬前,還要在樹干上涂刷石硫合劑或石灰水,防止害蟲侵害。
“古樹樹齡越大,越容易有健康問題,因此要針對性做好施肥澆水、噴施農藥、清除雜物等保護工作。”崇信縣林木病蟲害防治工作站站長朱琳說,根據專家團隊研制的復壯方案,還要為樹干樹冠失衡、樹體傾斜的古樹設置支架;對主干中空的古樹用水泥、石塊或混凝土進行填充。
規范化保護古樹名木,留住鄉愁
走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政府廣場,一棵高大的古國槐映入眼簾。據悉,這棵樹已有600多年樹齡。粗壯的樹干至少要兩個成人才能合抱過來,繁茂的樹冠如同一把撐開的大傘。
“我小時候常和小伙伴在樹下玩?!闭h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工作人員王玉花如今負責這棵古樹的保護工作,每天都要仔細為它“體檢”。
為進一步做好古樹名木管護工作,近年來正定縣科學化、規范化推動古樹名木保護。
“古樹生長時間較長,根系分布廣,水分與養分的疏導距離過長,運輸效率降低,易招致病害。”王玉花摸著樹干上交錯的溝壑說,古樹的“體檢”像人一樣,是對樹木健康狀況的全面檢查,包括樹體穩固性評估、地上樹木長勢評估、地下根系活力以及影響根系生長的土壤質量評估等。通過檢測不僅可以準確判斷樹木的健康狀況,了解其是否存在健康隱患,更重要的是可以為古樹高效保護與復壯提供依據?!肮艠浔Wo從‘體檢’到日常維護都有著詳盡的措施,一旦發現問題,就會進行有針對性的救護?!蓖跤窕ń榻B。
“近年來,我們積極開展古樹名木保護自查工作,確定專門管理人員對責任范圍內古樹名木進行動態管理和定期巡查,確保古樹名木不被破壞,健康生長。”正定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市政園林服務中心副主任陳松松介紹,正定縣為全縣古樹名木資源建立了詳細、規范的信息檔案,對古樹名木的樹種、具體位置、樹齡、樹高、胸徑、冠幅、生長環境等做了詳盡記錄。在正定縣隆興寺,戒壇前的兩棵古槐樹均有千年以上樹齡。目前,在這對古樹周邊架設了圍欄,以減少游客觸摸;增加了支撐,避免樹枝過重而折斷。
正定縣自2003年起陸續為古樹名木設置了標志牌,顯示名稱、編號、科屬、樹齡、管護單位、監管單位及電話,作為古樹名木的“身份證”,既便于公眾了解古樹名木信息,也能起到監督管理的作用。
此外,近年來,石家莊市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先后制定了《石家莊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規定》《石家莊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等,努力形成司法保護與行政監管合力,提升古樹名木養護管理水平與公眾保護意識。目前,正定縣掛牌保護的槐樹、椿樹、紫藤等古樹名木共計65棵,古樹名木保護率達到100%。
“一樹一策”采取保護措施,科學進行養護復壯工作
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蛇山之上的黃鶴樓,歷史悠久,黃鶴樓公園也是古樹名木比較集中的地方。公園南門附近的鵝池邊,一株紫薇只剩下半邊樹干。工作人員介紹,這株紫薇樹齡有360余年。據生活在附近的年長市民回憶,這株紫薇曾經遭受過雷火,后又恢復生長。現其樹芯部分已經年老腐化,但工作人員精心養護,對留存的木質部進行了防腐處理,古樹依靠著樹皮的韌皮部依然維持著良好長勢。
“對于這棵古樹,我們養護的首要任務是保證存活。”黃鶴樓公園園林基建科副主任王臻說,由于古樹年齡大、中部空缺,樹的重心壓在兩側,遇到刮風下雨可能會彎折、傾倒,經過養護人員反復商議,依照現場環境,決定在樹下搭架子、做支撐,加固樹體,并用鋼絲繩、橡膠墊將兩側枝干連接起來,以確保樹形的穩定。
日常養護方面,黃鶴樓公園為這棵紫薇安排專人專管,每天巡查,定期開展松土、澆水、修枝、施肥、病蟲害防治工作。由于生殖生長會消耗較多養分,養護人員會在紫薇花謝時將果子疏剪掉;待到冬天葉子落完,又會對樹枝進行一次整形修剪,保持樹的平衡,留續養分以供來年生長。
“我們根據古樹的樹種、年齡、生長狀態、生長環境等具體情況,‘一樹一策’采取保護措施。”武漢市古樹名木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史紅文介紹,古樹樹種不同,生長習性千差萬別,有些古樹樹干發生傾斜,就需要做支撐;有些古樹生活在雷電比較活躍的地區,就需要設置防雷設施。
在黃鶴樓公園的東區,一株高大的銀杏巍然聳立,其生長的平臺上環繞了一圈一人高的鐵護欄。王臻介紹,過去一些市民喜歡在樹下鍛煉,長期踩踏易導致土壤板結,影響古樹根系生長。2016年公園立起這圈欄桿,在旁邊另辟一塊活動場地提供給市民,這樣既保護了古樹,又滿足了市民的鍛煉需求。同時,由于這棵樹根系范圍比較大,養護人員還特意為古樹擴大圍欄范圍,增強土壤的保水、保濕和透氣性,方便根系更好地呼吸,減少土里養分散失。
2017年4月,《城市古樹名木養護和復壯工程技術規范》正式實施。規范明確,古樹名木應以養護為主,復壯應在養護的基礎上進行。古樹名木養護可采用補水與排水、施肥、有害生物防治、樹冠整理、地上環境整治和樹體預防保護等技術。生長重弱、瀕危和存在安全隱患的古樹名木應進行復壯,復壯可采用土壤改良、樹體損傷處理、樹洞修補和樹體加固等技術。
近年來,武漢市園林和林業部門開展全市古樹名木普查、古樹名木后續資源調查與古樹名木保護技術研究等工作,全市登記入冊的古樹名木數量已達1771株。年復一年,在“一樹一策”等針對性措施的保護下,江城的古樹名木生長得愈加青翠動人。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30日 14 版)
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公布
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普查范圍內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包括散生122.13萬株和群狀386.06萬株
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近日公布。2015—2021年,全國綠化委員會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第二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通過本次資源普查,基本查清了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本底狀況,建立了古樹名木資源管理檔案和數據庫。
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
根據普查技術規范,本次普查的范圍包括31個?。ㄗ灾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不包括自然保護區和東北、內蒙古、西南、西北國有林區以及臺灣地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本次普查對散生古樹名木進行了每木調查,對其樹齡、分布、權屬、生長勢、相關歷史文化信息作了詳細登記;對群狀古樹一般只統計了古樹數量。
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普查范圍內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包括散生122.13萬株和群狀386.06萬株;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萬株,分布在鄉村的有483.53萬株。散生古樹名木中,古樹121.4865萬株、名木5235株、古樹且名木1186株,數量較多的樹種有樟樹、柏樹、銀杏、松樹、國槐等;群狀古樹分布在18585處古樹群中。
貴州龍里縣香樟古樹群。(楊正凱 攝)
古樹名木資源最豐富的省份是云南,超過100萬株,陜西、河南、河北超過50萬株,浙江、山東、湖南、內蒙古、江西、貴州、廣西、山西、福建超過10萬株。
全國散生古樹的樹齡主要集中在100—299年間,共有98.75萬株;樹齡在300—499年的有16.03萬株;樹齡在500年以上的有6.82萬株,其中1000年以上的古樹有10745株,5000年以上的古樹有5株。
全國散生古樹名木按權屬分,國有18.23萬株,集體90.97萬株,個人12.41萬株,其他0.52萬株;按生長環境分,良好96.98萬株,中等18.04萬株,差6.85萬株,極差0.26萬株;按長勢情況分,正常103.73萬株,衰弱15.77萬株,瀕危2.63萬株。
山西晉祠北齊槐樹齡1500年。(張樹民 攝)
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表示,將積極運用本次普查成果,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的保護和管理,適時開展古樹名木資源補充調查,建立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管理“一張圖”,對古樹名木實行掛牌保護。嚴格落實管護責任制,加大日常巡查巡護力度,堅決打擊破壞古樹名木的違法犯罪行為。針對普查中發現的長勢衰弱和瀕危古樹名木,積極指導推動各地及時開展搶救復壯。完善法律法規,加快出臺國務院古樹名木保護的行政法規,推進《森林法實施條例》修訂工作,進一步細化古樹名木保護法律責任,形成依法保護長效機制。加強宣傳教育,講好古樹名木故事,增強全社會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和熱情,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和監督,形成保護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