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瑩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所助理研究員
5月24日至25日,應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邀請,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率領高級別代表團訪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李強總理分別與米舒斯京舉行會談。中俄兩國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包括服務貿易、糧食輸華檢疫、體育合作和專利審查等。
在全球局勢不穩定、不確定的背景下,中俄雙方深化經濟合作,有利于進一步推動兩國合作向高水平發展,不斷豐富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內涵,同時也將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更多發展動力。
落實元首共識的重要舉措
2022年3月,在習近平主席訪俄期間,兩國元首簽署了《關于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的聯合聲明》,明確了中俄經濟合作的八大重點方向,包括推動雙邊經貿合作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互聯互通物流體系,提升金融合作水平,鞏固全方位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加強礦產資源合作,推動工業合作提質升級,保障科技合作高水平發展,深化農業合作等。
米舒斯京此訪,旨在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推動雙邊務實合作走深走實。他在上海出席中俄商務論壇時表示,西方的制裁未能摧毀俄羅斯經濟,中俄加強合作將對兩國經濟產生積極影響。米舒斯京提出了俄方在深化雙邊經濟合作方面的主要關切和期待。他表示,2023年,中俄雙邊貿易額有望增加至2000億美元。其中,能源領域的合作是俄方“無條件的優先事項”。他指出,2022年,中俄貿易有近三分之二是以本幣結算方式進行的,未來將進一步深化雙邊金融合作,加強經濟主權。俄方準備大幅增加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雙方有必要簡化農產品市場相互準入,共同加強糧食安全。此外,他還提出加強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技術等領域的合作。
中俄經濟合作前景廣闊
習近平在與米舒斯京會談中指出,中俄合作空間大、前景廣、動力足。雙方要繼續挖掘合作潛力,提升經貿投資合作水平,健全雙邊合作體制機制,鞏固和擴大能源、互聯互通等合作基本盤,打造更多新的增長點。展望未來,中俄經濟合作有望進一步提質升級,再上新臺階。
高層交往發揮戰略引領作用,多層次合作機制保駕護航。多年來,中俄兩國元首互動頻繁,政治互信水平不斷鞏固,為推進雙邊經濟合作提供了戰略支撐。在元首外交引領下,中俄在政府、政黨、議會間建立了多層次合作機制。其中,中俄總理會晤機制下設立了總理定期會晤、投資、能源、人文、中國東北地區和俄羅斯遠東及貝加爾地區政府間合作委員會等 5 個副總理級委員會,以及合作分委會和工作小組,涉及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旅游、媒體、青年等多個領域。這些機制為推進兩國全方位合作提供了平臺保障,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訪華期間,米舒斯京表示,將充分利用兩國總理定期會晤及相關合作機制,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
內生外源動力助推,雙邊經貿合作進入“快車道”。中俄兩國經濟有較強的互補性,合作潛力巨大。多年來,兩國堅持平等互信、互利共贏的原則,在多領域務實合作持續穩步推進。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俄羅斯經受了來自西方的全方位“地獄級”制裁,對華合作的意愿和需求上升,中俄雙邊合作面臨新的現實與機遇。2022年以來,中俄在經貿、能源、農業等領域的合作發展迅速。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俄貿易額同比增長29.3%,達到1902.72億美元。2023年1月至4月,中俄貿易額同比增長41.3%,達731.48億美元。2023年第一季度,俄羅斯石油、管道和液化天然氣、煤炭和燃油占俄對華出口的80%以上。2022年,俄羅斯對華農產品出口增至70億美元,同比增長44%。在與米舒斯京會談時,李強指出,將進一步優化雙邊貿易結構,加強深度合作。
“帶盟對接”為中俄深化區域合作提供廣闊空間。中俄在推動歐亞大陸和平、穩定和繁榮方面有共同利益。習近平強調,要促進共建“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推動形成更加開放的區域大市場,確保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為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國家在各領域合作取得豐碩成果。俄方支持推進中吉烏鐵路建設、開放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參崴港)等進一步釋放了推進區域合作的積極信號。米舒斯京在此訪期間也提到了推動互聯互通建設、加強交通物流體系合作的重要性。
高新技術、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有望成為未來合作增長點。2023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訪俄期間會見了米舒斯京。米舒斯京提出,加強兩國在航空航天、機械工程、機床制造、太空開發等高科技領域的合作,表示擴大創新合作將鞏固兩國的技術主權。中俄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電子商務、數字人才培養等方面也有共同的合作需求。在此前出臺的《關于2030 年前俄羅斯聯邦國家發展目標》中,俄羅斯將數字化轉型列為五大戰略方向之一。在此次出訪中米舒斯京特別提到數字技術對于教育合作的重要性。此外,歐盟降低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在推動俄羅斯能源出口轉向的同時,將倒逼俄羅斯加快能源戰略調整與轉型。中俄在開展低碳能源領域合作,推動綠色技術創新等方面面臨新的合作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