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 題: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暢通城鄉經濟循環——訪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
新華社記者于文靜
農穩天下安。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三農”工作意義重大。邁上新征程,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如何進一步抓好糧食生產?怎樣挖掘“三農”潛力,助力穩增長擴內需?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新華社記者采訪了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
啟動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
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2023年將采取哪些措施做好糧食生產?
答:去年我國糧食生產克服了新冠疫情多點散發、破紀錄北方秋汛、南方極端高溫干旱、農資價格高位運行等困難,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3731億斤,增產74億斤,同時大豆油料擴種成效也超出預期,大豆自給率提升了3個百分點,為穩預期、穩物價、穩經濟大盤提供了基礎支撐。
今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我們將堅持把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以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為抓手,全力保持糧食穩產增產好勢頭。
在目標任務上,重點是“兩穩兩擴兩提”。穩面積穩產量,確保糧食面積穩定在17.7億畝以上、力爭有增加,確保糧食產量繼續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力爭多增產;擴大豆、擴油料,今年再擴種1000萬畝以上,確保大豆油料面積穩定在3.5億畝以上、力爭再擴大;提單產、提自給率,力爭玉米示范田畝產提高100公斤以上、食用植物油自給率提高1個以上百分點。
在工作舉措上,要行政推動和政策扶持兩手抓,千方百計穩住面積;農田硬件和科技軟件兩手抓,把單產提上來;防災減損和機收減損兩手抓,把損失降下去。
經國務院同意后,我們將繼續向各省份下達糧食、大豆和油料生產目標,在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中,加大面積產量和種植結構權重。今年小麥最低收購價繼續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和稻谷補貼將保持穩定,還要逐步擴大稻谷小麥玉米完全成本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強化政策支持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今年要繼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4500萬畝、改造提升3500萬畝。以玉米為重點啟動主要糧油作物單產提升工程,示范推廣一批高產優質耐密品種,集成運用精量播種、側深施肥、種肥同播等技術,開展糧油作物整縣整建制高產創建。同時,落實好小麥“一噴三防”、秋糧“一噴多促”等穩產增產關鍵措施,堅持不懈抓好防災減災和機收減損。
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抓緊啟動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這件事不是能不能、行不行的問題,而是必須要、必須干的問題。一定要調動一切資源,想盡一切辦法,努力推動糧食產能早日邁上新臺階。要從“地、技、利、義”全面發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既抓物質基礎,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持續抓好種業振興,加快推進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又抓機制保障,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主產區、產銷平衡區、主銷區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
實招硬招激活農村市場、釋放農民消費潛力
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把擴大內需作為2023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叭r”領域如何助力穩增長擴內需、暢通工農城鄉循環?
答:“三農”涉及的行業多、領域廣、群體大,在擴大國內需求、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可挖掘的潛力廣闊,對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的戰略支撐作用非常重要。我們將持續發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特別是在加快激活農村市場、釋放農民消費潛力方面拿出更多實招硬招,暢通工農城鄉循環,促進國內大循環。
一是優化供給擴大消費。專家測算,隨著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消費加快升級,預計每年可新增2萬億元左右消費需求。今年要從供給端和流通渠道發力,擴大綠色、有機、地理標志和名特優新農產品生產,擴大電子商務和物流快遞的農村覆蓋率,讓農產品“上行通暢”、工業品“下沉順暢”,促進城市食品消費升級和農村耐用品消費增長。
二是加強建設牽引投資。初步測算,未來5至10年,高標準農田、設施農業等鄉村建設投資需求有近15萬億元,對建材、水泥、鋼筋、機械等基礎產業的拉動作用很大。今年要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繼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布局建設一批產地倉儲保鮮設施、冷鏈集配中心和大型冷鏈物流基地,持續改善農村水電路氣房訊等條件,優先建設既方便生活又促進生產的項目,以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為拉動經濟增長添油助力。
三要發展產業助農增收。指導各地壯大農產品加工流通業,推進農文旅融合,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持續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更大力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
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決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目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情況如何?下一步將采取哪些措施?
答:2022年,各地不斷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開展兩輪集中排查,一戶一策精準幫扶。截至2022年11月底,65.7%的監測對象已消除了返貧風險,其余也都落實了幫扶措施,沒有發生整村整鄉返貧的現象,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規模比上年增加了133萬人,達到3278萬人。
當前,受新冠疫情、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也遇到一些新情況。我們將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采取更大力度、更有針對性的舉措:
——培育提升產業。按照“土特產”三個字的要求,指導各地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把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圍繞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等重點特色產業,謀劃實施一批整體性區域性產業項目,完善技術服務、人才培育、產品銷售等幫扶措施。
——著力穩定就業。工資性收入占脫貧群眾收入六成以上。一方面要發展一批就業容量大的縣域富民產業,在農村工程項目建設中推行以工代賑,吸納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另一方面是引導外出務工就業,加大對脫貧勞動力的就業服務和技能培訓力度,發揮好東西部勞務協作、“萬企興萬村”等幫扶體系作用,確保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
——推進創業創新。我們將會同相關部門,落實創業扶持政策,建設一批創業孵化實訓基地,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以創業帶動就業增收。
視頻制作:張僑、盧佳
海報制作:高松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