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了,火起來了!很多博物館人山人海、文博類節目也是爆款頻出。今年,傳統文化又有新的爆發點。在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山西,古建旅游火爆的程度前所未有!到底有多火?去人山人海的現場看看↓
山西文旅火爆出圈 古建筑成為新熱點
國慶期間,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紛紛涌入山西朔州市應縣,只為一睹這座千年木塔的風采。應縣木塔,作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筑,以其精湛的建筑工藝、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著眾多游客的目光。
據了解,國慶假期前五天應縣木塔景區共接待游客191813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28.66%。
應縣木塔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 車建國:我們開放了臨時停車場,能停放1500輛汽車。從原來的6個售票窗口,開到了現在9個窗口。
在忻州市佛光寺景區,游客們或漫步在古老的殿宇之間,欣賞著唐代建筑的雄渾大氣;或靜靜聆聽導游講述佛光寺的傳奇故事;或駐足凝視那些歷經歲月洗禮的古跡,仿佛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
新加坡游客 劉美蘭:因為我本人是學建筑的,現在也在從事建筑行業的工作,我是非常敬仰梁思成和林徽因兩位老師,這次也是追尋著兩位老師的步伐過來探訪佛光寺。那么龐大,穿越千年的時光還是站立在我面前,我非常感動。
由于游客量激增,佛光寺景區取消周一閉館日。
山西隰縣小西天景區以精美絕倫的懸塑藝術聞名遐邇。小西天景區的大雄寶殿內,1900多尊層層疊疊的彩塑作品,從最大的3米到最小的拇指大小,每一尊都精雕細琢,栩栩如生,被譽為“中國懸塑藝術博物館”。小西天景區面積并不大,核心景點大雄寶殿僅有169.6平方米,但這小小的一座寶殿,每天都能吸引數千人前來參觀,高峰時甚至達到上萬人。游客量激增,也給這個突然爆火的小縣城帶來了考驗。
隰縣副縣長 呂學惠:我們增加了停車場,停車位由原來的100個增加到現在的將近500個。全縣組織了300名志愿者,分別在景區的出口、入口、大殿處輪流值守,為游客提供引導服務。
此外,今年山西省還新開放了一批文物保護單位,運城福勝寺、臨汾汾城古建筑群等文物保護單位都迎來了大量游客。
山西省古建筑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副院長 安海:我們現在還在對文物古建筑進行調查研究,隨著古建文物保護完成以及具備基本開放條件的,大部分都會對社會公眾開放。
地上文物看山西 國保數量全國第一
有句話叫“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的地上文物多到什么程度呢?看一組數字↓
山西現有不可移動文物5387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1處,居全國第一;現存古建筑28027處,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木結構古建518處,占全國的80%以上;全國僅存的3座唐代完整木構古建筑均在山西。
這些文物有多美?除了屹立千年的應縣木塔、懸塑滿堂的小西天;在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5.9萬尊佛像已經注視這片大地1500年的歲月;在恒山翠屏峰,歷經無數風雨的懸空寺,至今仍高懸在峭壁上。唐代李白贊其“壯觀”,明代徐霞客稱其“天下巨觀”。自古以來,山西古建驚艷了一代代人。
山西隰縣:導游供不應求 景點辦起培訓班
歷朝歷代積淀下來的精美古建、珍貴文物,造就了山西發展文旅的先天優勢。如何讓游客們有一個良好的游覽體驗,期待地來、滿意地走。尤其在游客量高位運轉時,更是對當地的一種考驗。
以山西隰縣的小西天景區為例,這個景區的火爆不僅讓更多朋友認識了這個不太常見的隰字,更是讓導游都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高峰時,這里一天會迎來上萬名游客,而景區負責講解的導游數量卻沒辦法一下子增多,原本的12名導游遠遠不夠。如何迅速解決導游不足的問題?
帶上游客、爬上山梯、穿過庭院,站在明清時期精美懸塑藝術的腳下,郭穎熟練地為游客們講解著小西天懸塑作品的精美工藝、歷史文化和匠心傳承。然而一個多月前,她還是一位教育部門的實習人員。她的轉型,起源于小西天景區組織的一個夜間導游培訓班。從今年暑期開始,小西天景區客流猛增,急需專業講解員,當地決定組織一個夜間導游培訓班。
隰縣副縣長 呂學惠:讓大家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學到最精華的東西,除了講原來的懸塑故事,后來我們把彩繪和懸塑藝術、工匠精神這些都提煉到一定高度,然后讓我們的導游進行集中講解和學習。
郭穎報名參加了培訓班,和她一同報名的還有幾十名來自不同行業的人。經過初步培訓,他們成為實習導游,白天工作,下班就來培訓班學習。
經過考核,有20個人從夜間導游培訓班順利畢業,成功上崗。他們從實習導游進階成普通導游,同時向著金牌導游努力。
山西重點監測景區游客量同比增長超五成
據統計,國慶假日前四天山西全省開放的65個重點監測景區,累計接待游客495.86萬人次,同比增長58.34%;累計門票收入1.7億元,同比增長4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