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政發〔2024〕2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辦、廳、局: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決策部署,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新時代文化強省和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目標
到2024年底,5A級旅游景區總數達到11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實現“破零”,1.3萬公里三個一號旅游公路全面建成,全省可供游客使用的床位總數達到100萬張,過夜游客占比達到30%,人均旅游花費達到900元,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7%。
到2026年底,5A級旅游景區總數達到13家,全省可供游客使用的床位總數達到110萬張,過夜游客占比達到35%,人均旅游花費達到1000元,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4%,山西文旅品牌知名度、影響力實現大幅提升。
到2028年底,太原市、大同市、運城市進入國內著名國際知名旅游城市行列,全省可供游客使用的床位總數達到115萬張,過夜游客占比達到40%,人均旅游花費達到1100元,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以上,初步建成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旅游業成為山西支柱產業。
二、深化改革創新增強發展動能
(一)做強文旅龍頭勁旅。深化院團改革,激發山西演藝集團發展活力和適應市場能力。推動山西文博集團重組改革,打造全國一流現代文博產業旗艦勁旅。支持省文旅集團重塑產業布局,推動文旅集團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和低效無效資產處置,增強資本實力,做強文旅主業。(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財政廳、省文旅廳、省國資委、省文物局、省國資運營公司、省文旅集團、省演藝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深化龍頭景區改革。進一步推進云岡石窟、五臺山、平遙古城、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理順管理體制、經營機制,探索建立政府做“生態”、景區做“平臺”、市場做“業態”的開發運營管理體系,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責任單位:大同、忻州、晉中、運城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住建廳、省交通廳、省文旅廳、省文物局、省林草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盤活旅游資源資產。推動破解歷史遺留難題,著力解決“小資本占有大資源”問題,加快產權制度改革,引進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對于不涉及核心旅游資源、產權明確的,每市遴選至少1個國有非文物4A級以上旅游景區,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前提下,以競爭性配置方式向民間資本出讓景區經營權或業態經營權。(責任單位:各有關市、縣人民政府,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旅廳、省體育局、省文物局、省林草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構建旅游核心吸引物體系
(四)打造旅游熱點門戶。打造3個國際旅游門戶城市,以熱點門戶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向綜合化、片區化、一體化方向發展。支持太原市打造省域文旅綜合集散中心,更好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支持大同市打造對接京津冀旅游協同發展橋頭堡,打造古建石窟藝術文化、民族融合文化、避暑度假文化等文旅品牌;支持運城市打造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旅游中心城市,建設體驗華夏根祖文化、忠義文化的旅游勝地。(責任單位:太原、大同、運城市人民政府,省住建廳、省文旅廳、省文物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實施重點景區打造計劃。對標國內外同類型頭部景區,打造洪洞大槐樹、皇城相府、太行山大峽谷、壺口瀑布、晉祠天龍山、云丘山、王莽嶺、雁門關—廣武、蘆芽山、磧口古鎮、恒山、娘子關—固關、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黃崖洞、喬家大院、王家大院、鸛雀樓—普救寺、陶寺遺址—丁村、偏關老牛灣等重點景區,梯次推動晉祠天龍山、關公故里、恒山、永和乾坤灣等創建5A級旅游景區,形成山西旅游景區品牌矩陣。(責任單位:各有關市、縣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住建廳、省水利廳、省文旅廳、省體育局、省文物局、省林草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壯大旅游景區規模。開展全省旅游資源普查,實施A級旅游景區倍增計劃和縣域A級旅游景區“破零”行動。到2025年,全省A級旅游景區總量較2020年翻一番。(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住建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旅廳、省體育局、省文物局、省林草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促進“文旅+”業態創新發展
(七)深化文旅融合發展。發展夜間經濟,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延長開放時間,打造一批融合藝術展覽、文化沙龍、輕食餐飲服務的“城市書房”“文化驛站”。鼓勵市縣改建、新建特色園區、特色藝術街區,打造一批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支持太原市、運城市在國家級文旅消費試點城市的基礎上創建示范城市。著力發展研學旅游,開發古建文化、地質文化、晉商文化、紅色文化等專項科考旅游線路。(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教育廳、省商務廳、省文旅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推動文物活化利用。優化完善云端山西文物數字博物館,推出“國寶中的山西”主題游徑和“紅色印記”“匠心古建”“長城文化”“晉商之魂”等精品線路。依托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歷史街區、博物館、歷史人文類景區,培育文物研學基地,推動標志性專題博物館建設。推動文博單位開發文創產品、知名文物復仿工藝品。(責任單位:各有關市、縣人民政府,省委宣傳部、省住建廳、省文旅廳、省文物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深入推進數智賦能。鼓勵文旅行業數字企業發展,開展文旅數字化、智慧化技術、場景開發和推廣應用。加快文旅產業數字化轉型,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AR/VR等數字技術,打造智慧景區、智慧康養社區、數字博物館、數字展覽館等沉浸式數字化體驗場景。強化文旅產業信息化支撐能力建設,推動各市建設文旅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在文旅產業應用大數據基礎算法、平臺軟件、智慧監管等共性關鍵技術,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數字化支撐。(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科技廳、省工信廳、省民政廳、省文旅廳、省文物局、省文旅集團、云時代公司以及景區主管部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積極發展休閑旅游。開展文旅產業賦能城市更新行動,打造一批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持續深化太原晉源區、大同渾源縣、朔州右玉縣、忻州忻府區和五臺山、陽泉盂縣、長治壺關縣、晉城陵川縣和澤州縣、運城鹽湖區等10個縣(市、區)文旅康養集聚區及50個文旅康養示范區創建單位建設。打造黃河晉陜峽谷風光帶,成為區域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推動太行錫崖溝、云中河、云竹湖、右玉南山、鹽湖、漳澤湖、安澤沁河灣等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培育提升一批省級旅游度假區。(責任單位:各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旅廳、省衛健委、省體育局、省林草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開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推動晉城澤州縣形成示范。培育一批鄉村旅游重點村鎮、旅游民宿,打造以晉城為重點的晉東南鄉村旅游帶。開展游購鄉村系列活動,發展采摘節、“后備箱”經濟等新業態,加大“盡賞田園晉美鄉村”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精品線路的宣傳推介。分類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支持各地打造鄉村旅游節慶活動,不斷豐富鄉村休閑旅游場景。(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住建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旅廳、省文物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有序發展紅色旅游。打造武鄉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重點培育興縣、左權、右玉等成為全國知名紅色旅游目的地和紅色旅游創新發展基地。編制晉冀豫、晉綏和晉察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整體規劃,分主題創建、公布革命游徑。推動紅色旅游景區利用數字化手段豐富紅色文化展示、講解方式,讓革命精神具象化、革命文物“活起來”。(責任單位:各有關市、縣人民政府,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省文物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轉型發展工業旅游。依托大型工廠、工業遺產,擇優建設工業遺址公園、文化產業園區,支持汾酒集團、太化集團、宇達集團、曲沃建邦·通才鋼鐵冶金公園等打造觀光工廠。(責任單位:各有關市、縣人民政府,省工信廳、省文旅廳、省國資委、省國資運營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創新發展低空旅游。依托全省建成及規劃建設的通用機場、航空飛行營地等通航基礎設施,與周邊旅游資源協調發展,建設一批航空休閑旅游示范項目。(責任單位:各有關市、縣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廳、省交通廳、省文旅廳、山西航產集團、華艦體育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打造體育旅游精品。培育“跟著賽事去旅行”品牌項目,引入品牌賽事進景區,增強環山西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汾河龍舟公開賽及馬拉松賽等賽事吸引力,提升運城圣天湖、晉中云竹湖國家體育旅游基地品質,推動臨汾云丘山、代縣雁門關等創建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培育一批體育旅游精品線路。發展冰雪經濟,推動廣武國際滑雪場、萬龍白登山滑雪場、九龍國際文化生態旅游區等積極創建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責任單位:各有關市、縣人民政府,省文旅廳、省體育局、華艦體育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發展生態旅游產品。辦好森林旅游節,推動森林康養基地、森林康養試點建設縣(鄉鎮)、森林康養人家以及森林體驗基地、森林養生基地、慢生活休閑體驗區等建設。統籌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避暑休閑、溫泉康養等旅居養老產品,推出一批特色生態旅游線路。研發推廣森林、草原、山地、觀星、康養、研學、自駕等綠色旅游產品新譜系。(責任單位:各有關市、縣人民政府,省民政廳、省文旅廳、省林草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推進入境旅游健康有序發展
(十七)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度。加快全省各口岸機場國際客運航線恢復和開辟工作,充分運用好扶持政策,加開、加密國際航班航線,推動將熱點門戶城市納入“干支通、全網聯”航空運輸服務網絡。(責任單位:有關市人民政府,省公安廳、省交通廳、省文旅廳、山西航產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做好入境旅游服務。持續優化服務,推出多層次、差異化的入境旅游線路產品,增加山西入境旅游吸引力。優化入境通關政策,進一步提高簽證辦理效率。推動實施入境旅客托運行李物品“先期機檢”,推廣智能審圖應用,持續完善進出境旅客現場“自助通關”新模式。加強翻譯人才隊伍建設,完善景區、機場、車站、酒店、購物商店等場所的多語種標識及導覽設施,提升外籍游客和港澳臺居民持有效證件預訂景區門票、購買車票、辦理住宿登記的便利化水平。加強銀行卡和移動支付受理環境建設,提高境外銀行卡及各類電子支付方式便捷程度。積極支持具備結售匯經營資格的金融機構在機場、車站、涉外酒店等重要場所加快外幣代兌點的建設和自助兌換機的布放,推動離境退稅政策在我省落地。(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公安廳、省交通廳、省商務廳、省文旅廳、省外事辦、省港澳辦、人行山西省分行、太原海關、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利用好國際友城合作、文化和旅游部駐外機構等渠道和平臺,開展“走進山西讀懂中國”海外宣介活動,邀請主要境外客源地旅行商到山西考察踩線,積極參與文化和旅游部入境游旅行商伙伴行動。鞏固日韓和東南亞等傳統客源市場,深挖歐美市場,開辟中東、“一帶一路”國家地區等潛在客源市場。(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省外事辦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完善文化旅游要素配套服務
(二十)推動交旅融合發展。構建“城景通、景景通、城鄉通”的快旅慢游全域旅游一張網,協同推進主體、慢行、景觀、服務、信息五大系統建設。到2024年,全面建成黃河、長城、太行三個一號旅游公路,完善旅游公路標志標識信息指引體系。聚焦模式創新,加大沿線風情小鎮、特色村落等規劃建設力度,開發特色交旅融合線路,變旅游公路為“公路旅游”。增強城鄉道路客運網絡旅游保障能力,提升樞紐節點旅游服務功能。加大對京津冀、長三角、環渤海等地區高鐵運輸能力,重點圍繞周末短途旅游流,在既有圖定高鐵開行基礎上,安排重聯運行。(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公安廳、省交通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旅廳、省交控集團、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提升旅游餐飲品質。打造特色品牌,依托三晉地域飲食特色優勢,不斷提升晉菜、面食體系標準化、精細化、專業化、產業化水平,以“弘揚面食文化、講好晉菜故事”為主題,實施“晉菜晉味”提升行動,打造精品晉菜品牌,以面食牽引晉菜發展,帶動晉菜崛起。培育特色載體,合理規劃各地美食街區、休閑廣場等,推出一批旅游美食地標、示范店、特色店,培育一批特色老字號餐飲名企。開展特色活動,舉辦“品鑒山西美食晉享山西味道”餐飲品牌推廣活動、中國山西面食文化節、晉菜創新大賽,推動十大晉菜、十大新派晉菜、十大山西面食、50種山西特色小吃在高速公路服務區、主要景區等過客區入駐。打造非遺主題精品旅游線路,支持各市舉辦非遺購物節、非遺美食節等活動。(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交通廳、省商務廳、省文旅廳、省市場監管局、省交控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二)構建多元住宿體系。提升住宿承載能力,在全省主要旅游城市、重點景區,市場化引進高品質酒店,提升五星級酒店、全球知名連鎖酒店數量,培育打造以高品質酒店為引領、主題酒店為支撐、中高端旅游民宿為組團的住宿體系。(責任單位:各有關市、縣人民政府,省商務廳、省文旅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三)打造旅游購物品牌。推動平遙牛肉、推光漆器、廣譽遠、山西老陳醋等特色品牌、老字號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和獨特技藝,推出符合國潮消費需求的產品。實施傳統工藝振興,重點打造平遙推光漆器、祁縣玻璃器皿、懷仁陶瓷、平定砂器等10個傳統工藝集群。支持文創企業、文博單位發展連鎖經營,通過網絡直播等形式開展宣傳營銷。深化與故宮博物院等知名文創研發機構合作,支持“山西文創聯盟”發展,鼓勵文創企業與重點景區深度合作,聯合開發文創產品,推動各地結合地域特色推出具有晉風晉韻的“山西禮物”。(責任單位:各有關市、縣人民政府,省文旅廳、省文物局以及景區主管部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四)促進演出市場繁榮。組織國內知名專家打造藝術精品,借助保利院線等全國性劇院運營企業將山西優秀舞臺藝術作品推向全國市場。優化營業性演出審批服務,支持各類協會、社團、演藝經紀等團體,加大頂級劇目引進力度,利用劇院、體育場館等場所打造商演品牌,支持太原市成為華北地區重要演藝中心。持續推進演藝進景區、進節會、進消費場所,提升《又見平遙》《太行山上》《如夢晉陽》等經典演藝品質,推動優秀舞臺劇目市場化運營。拓展中小型旅游演藝空間,鼓勵各類經營主體利用歷史文化街區等場所,引入戲曲、民歌、非遺等表演。(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公安廳、省住建廳、省文旅廳、省體育局、省審批服務管理局、華艦體育集團以及景區主管部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五)調整優化景區管理。完善線上預約措施,保留人工窗口,滿足各類群體購票預約需求。在旅游旺季,通過延長景區開放時間、增加彈性供給等提升景區接待能力。妥善處理景區開放和封山防火關系,特殊情況、特殊時段確須封山的,須按照管理權限,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在法定節假日及大型活動期間,對熱點景區及周邊道路實施旅游車輛道側臨時停放等緊急疏導措施,鼓勵熱點景區周邊行政事業單位停車場、廁所對游客開放。對旅游客車、外地自駕車輛輕微違法行為實行批評教育為主的處罰措施。(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公安廳、省交通廳、省林草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六)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實施5G網絡覆蓋,2024年底前,實現全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5G網絡有效覆蓋。加大旅游基礎設施投入,完善旅游服務中心(咨詢中心)、旅游廁所等公共服務設施。鼓勵城市公園規劃建設文化旅游服務區、文化廊道、文化“跳蚤市場”,2024年在保持現有開放規模的同時,繼續增加公園綠地開放試點城市和開放綠地面積,利用城市公園、草坪廣場等開放空間打造創意市集、露營休閑區。探索建立古樹公園,鼓勵各地開展“古樹傳說、古樹故事”征集、古樹文化旅游等活動,以古樹為載體,打造當地旅游品牌。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提檔升級,加快公路沿線和景區充電樁、綜合能源島建設。加強綠道、觀景臺、騎行道、郊野公園、停車設施等微循環休閑設施建設,編制太行山國家森林步道(山西段)控制性規劃,合理布局自駕車、旅居車停車場等服務設施。(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廳、省住建廳、省交通廳、省文旅廳、省能源局、省林草局、省通信管理局、省交控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增強文旅行業綜合服務能力
(二十七)提升文旅服務質量。建立健全文旅標準體系,打造“山西標準”品牌。建立以游客為中心的旅游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強化監測結果應用及跟蹤改進。健全信用監管機制,實施旅行社、導游、星級飯店等相關市場主體信用評價、風險預警和分級分類監管,開展誠信旅游企業、品牌、產品等評選。(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交通廳、省文旅廳、省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八)規范文旅市場秩序。營造旅游友好型環境,全力打響“旅游滿意在山西”品牌。加大文明旅游宣傳力度,健全跨部門文旅市場投訴舉報和執法協作機制,堅決打擊各類價格欺詐、哄抬價格等行為。規范和加強涉旅網絡輿情引導處置工作,維護全省文旅發展形象。深化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加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規范化建設,將執法裝備配備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委編辦、省財政廳、省文旅廳、省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九)狠抓安全質量提升。進一步明確文旅重點領域和環節安全主管部門,壓實工作責任,全面排查各種風險隱患,實施安全綜合治理,強化安全預警和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直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提升文旅品牌知名度影響力
(三十)創新宣傳推介手段。強化全省“一盤棋”宣傳推廣合力,省市縣企縱向聯動、有關部門橫向協同,共同推出四季文旅線路、產品和攻略。用好直播營銷、頭部代言、網紅打卡等新宣傳方式,深化與頂流營銷團隊合作,實施主流媒體營銷、新媒體營銷、OTA營銷和創意營銷等行動。依托高速公路服務區對自駕游客實施精準宣傳,實施“文化傳播者”計劃,廣泛吸納社會各界和知名博主擔當宣傳員,提升“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品牌知名度。(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交通廳、省文旅廳、省廣電局、省交控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一)緊盯目標群體營銷。依托我省各市與周邊省市和重要客源地協作機制,深化區域合作。借勢、借力“京津冀”“黃河金三角”客源市場以及“山河四省”流量熱度,共同推出春游、夏養、秋行、冬享“四季”系列以及“太行山”旅游等主題推廣活動。拓展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潛力客源市場,精準打造線路產品。(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文旅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二)用足用好活動平臺。持續釋放品牌活動效應,創新辦好全省旅游發展大會;聚焦打響“康養山西夏養山西”品牌,合力辦好康養產業大會。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參與舉辦節慶活動,提升關公文化旅游節、堯都文化旅游節、平遙國際攝影展、平遙國際電影展、洪洞大槐樹尋根問祖旅游季、云岡文化旅游季、孟母文化節等節慶活動品牌影響力。(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提升保障措施強化狠抓落實
(三十三)全力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相關部門要將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全域性、全局性工作,市縣發揮主體作用,各級主要負責人牽頭負責,切實將文旅產業發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形成黨委領導、政府推動、部門協同、全社會參與、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的大文旅發展格局。(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直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四)強化政策支撐保障。統籌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渠道,積極爭取國家政策、資金支持我省文旅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對首次獲評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化出口基地、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等“文化+”的示范園區(基地)給予獎勵,引導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文旅產業。充分發揮好文物保護基金、藝術基金作用,接受社會資助,支持文創產品設計轉化、打造文藝精品劇目,積極為文旅產業發展賦能增效。(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文旅廳、省文物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五)加大文旅用地保障。不斷優化文旅產業用地政策,將文旅產業用地納入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統籌考慮文旅產業項目布局,依法依規保障文旅項目合理用地需求。優化確定“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的項目和用地需求,并同當地國土空間規劃做好銜接。對納入國家級或省級重大項目清單的文旅項目用地,依法依規批準后,按照有關規定由自然資源部配置計劃指標,對未納入重大項目清單的項目用地,由各市優先安排計劃指標。允許采取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方式供應發展文旅產業用地。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提下,鼓勵對依法登記的宅基地等農村建設用地進行復合利用,發展鄉村民宿、農產品初加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農村產業。(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自然資源廳、省文旅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六)拓寬文旅融資渠道。引導金融機構結合自身業務和文旅企業生產經營特點,優化信貸管理,提高辦貸效率,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信貸服務,支持文旅設施建設運營。鼓勵銀行機構加大文旅消費信貸支持,拓展文旅消費信貸業務。支持開展旅游景區經營權、門票收入權質押等貸款業務,鼓勵符合條件的文旅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申報文旅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項目,進一步壓縮項目準備周期。(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文旅廳、人行山西省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西監管局、山西證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七)實施消費促進行動。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制度,用人單位要統籌考慮生產情況和職工本人意愿,對有帶未成年子女出游意愿的職工,盡可能安排錯峰休假。鼓勵各市開展A級旅游景區門票減免活動,鼓勵發放文旅消費券。將“山西文旅年卡”納入基層工會服務職工范圍,引導職工開展省內游活動。開展文旅惠企樂民活動,組織各地結合法定節假日、傳統節日和暑期等旅游旺季,因地制宜推出消費惠民措施,舉辦形式多樣的文旅惠民活動,實施好免費送戲下鄉進村等“五個一批”群眾文化惠民工程。引導節會活動業態健康發展,將山西藝術節、文旅節會等重大活動納入文化和旅游消費體系。(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社廳、省文旅廳、省總工會、省文旅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八)支持經營主體發展。延長旅行社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補足期限,對新成立的旅行社,繼續實行暫緩交納保證金政策。引導保險機構在旅游業推行旅游服務質量保證保險,鼓勵各旅行社以購買保險代替交納保證金。堅持同等質量標準,依法支持旅行社和星級飯店參與政府采購和服務外包,不得以星級、所有制等為門檻限制相關企業參與政府采購的住宿、會議、餐飲等項目。(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財政廳、省文旅廳、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西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九)穩定擴大人才隊伍。加快建設山西文化旅游職業大學,著力培養文旅行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做好文旅人才培育使用、職稱評定、職業技能評價工作,引進一批文藝拔尖人才和優秀青年文藝人才,支持文旅人才參與山西省職業、行業技能大賽。加強導游隊伍建設,優化導游職業資格準入管理,嚴格規范導游執業行為,凈化導游執業環境,依法保障導游勞動報酬。加強導游人才供給和業務培訓,重點支撐和跟蹤培養中高級導游,定期舉辦山西省導游大賽。(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省文旅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十)強化文旅考核激勵。優化文旅統計調查方法,完善文旅統計監測指標體系。探索開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考核,建立包括產業目標、產業主體、產業基礎、產業創新、產業保障等為主體的考核指標體系。加強持續跟蹤和同步監控,對于矛盾比較突出、久拖不決的難點,采取掛牌督辦的方式,將相關重要改革、重大項目、整改事項、考核指標等納入“13710”督辦系統,由各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領辦,定期督查并通報落實情況。(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省考核辦、省文旅廳、省統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附件:2024年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突破性任務清單
山西省人民政府
2024年1月15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