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發布《全球發展倡議實踐成就與世界貢獻》智庫報告。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推動全球發展的中國倡議
1.1全球發展倡議的緣起和目標
1.2全球發展倡議的理念和原則
1.3全球發展倡議的早期收獲
第二章 全球發展倡議的實踐成就
2.1守護脆弱人群,讓世界更有愛
2.2營建溫馨家園,讓世界更宜居
2.3應對共同危機,讓世界更安全
2.4助力可持續發展,讓世界更綠色
2.5創造強勁增長,讓世界更繁榮
第三章 全球發展倡議的世界貢獻
3.1再塑造:開創國際發展合作新模式
3.2再出發:開啟邁向可持續發展目標新里程
序言
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追求。對各國人民而言,發展寄托著生存和希望,象征著尊嚴和權利。
已通過37年的聯合國《發展權利宣言》始終強調,每個人和所有各國人民均有權參與、促進并享受經濟、社會與文化和政治發展。
但是進入21世紀第三個十年,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給人類社會帶來深刻變化,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站在人類前途命運的十字路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1年9月21日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全球發展倡議。這是新時代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產品,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全球發展領域的重要實踐。
全球發展倡議堅持發展優先,緊扣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下簡稱“2030年議程”)這個中心任務深化合作,以具體項目推進政策對話、經驗分享、能力建設及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各方參與。全球發展倡議表達了當前國際社會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對推進全球發展事業的殷切期盼,為全球共同發展指明方向,倡議提出兩年來,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響應,取得積極進展和多項早期收獲。
日前發布的《全球發展倡議落實進展報告》顯示,倡議理念內涵不斷豐富,落實機制不斷健全,推進路徑更加清晰,務實合作逐步落地,有效推動國際社會重新聚焦發展問題,加強國際發展合作,共同破解發展難題,為加快落實2030年議程注入了新的動力。
本報告圍繞全球發展倡議提出兩年來的實踐成就進行梳理。兩年來,中國攜手各方合作伙伴,推動全球發展倡議走深走實,給各國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守護脆弱人群,讓世界更有愛;營建溫馨家園,讓世界更宜居;應對共同危機,讓世界更安全;助力可持續發展,讓世界更綠色;創造強勁增長,讓世界更繁榮。
本報告認為,全球發展倡議引領推動了國際發展合作新格局,其特點為:以更具包容力的合作理念,構筑共享型發展空間;以更加多元化的合作渠道,聚合高質量發展資源;以更可持續的合作方式,培育內生式發展動能。
本報告呼吁,通過科技變革提振經濟復蘇活力、完善全球治理建設公正合理秩序、采取集體行動構建人類發展命運共同體,將全球發展倡議與2030年議程更有機地結合起來,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戰略更緊密對接起來,共創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全球發展新時代,共建人類發展命運共同體。
第一章 推動全球發展的中國倡議
全球發展遭遇逆風逆流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有力回應了全球性挑戰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需求,得到各方積極響應,倡議提出兩年來取得積極進展。
1.1全球發展倡議的緣起和目標
進入21世紀第三個十年,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特別是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全球南北鴻溝持續拉大,地緣沖突、氣候變化、糧食能源危機等多重挑戰交織,近8億人生活在饑餓之中,人類發展指數連續兩年下滑,全球發展進程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落實進度落后于預期。
同時,一些國家漠視發展中國家最緊迫需求,具體體現在:不兌現發展領域資金承諾;挑起意識形態斗爭;用人權、民主等議題邊緣化發展議題;拉小圈子、企圖搞“脫鉤”,投入大量人力、財力進行地緣政治博弈。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警告:全球發展已到“決定性時刻”。
與此同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始終把自身發展置于人類發展的坐標系中。特別是進入新時代的十年多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在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中國始終心系廣大發展中國家,盡己所能通過貿易、投資、援助和發展知識分享等多種方式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共同發展。
在這樣的背景下,2021年9月,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旨在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
全球發展倡議以減貧、糧食安全、抗疫和疫苗、發展籌資、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工業化、數字經濟、數字時代互聯互通等為重點合作領域,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高度契合,是為了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2022年6月,習近平主席主持召開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18個主要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領導人“云聚首”,對話會還發布了一份包含32項舉措的成果清單,覆蓋倡議八大重點合作領域,為全球發展倡議落地生根指明方向。
全球發展倡議吹響了聚焦發展的“集結號”,鋪設了促進發展的“快車道”,有助于推動發展問題回歸國際核心議程,為各方對接發展政策和深化務實合作搭建有效平臺。
1.2全球發展倡議的理念和原則
習近平主席指出,各國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全球發展倡議最核心的理念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最主要的目的是克服疫情帶來的挑戰,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最根本的追求是滿足全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全人類共同價值。這樣的價值追求決定了全球發展倡議獨有的核心理念與價值原則。
全球發展倡議呼吁堅持發展優先,以人民為中心,不讓任何一國、任何一人掉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創新驅動,全球發展伙伴關系,行動導向,協同增效等理念與原則。秉持這樣的原則與價值理念,倡議作為國際公共產品,其自身具有的開放屬性,以及注重“小而美、惠民生”等特質愈發凸顯。
打造全球開放平臺。倡議由中國提出,屬于整個國際社會。從參與國家看,中方在聯合國發起成立的“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已有70多個國家參與,向發達國家開放;從合作方式看,既有通過聯合國系統發起的合作,也有中方直接參與的三方合作;從對接平臺看,倡導同非盟《2063議程》、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支持非洲發展伙伴倡議等同2030年議程充分對接,推動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中國—東盟(10+1)等多邊合作進程匯聚共謀發展的強大合力。
提供國際公共產品。習近平主席指出,全球發展倡議是“向全世界開放的公共產品”。從思想層面看,全球發展倡議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理念和綠色與創新原則,為全球發展事業謀定前行航向,注入思想動力;從行動層面看,全球發展倡議明確重點領域,為推進全球發展進程指明優先選項,增添物質力量。全球發展倡議作為理念、原則與行動相統一的國際公共產品,為破解全球發展難題提供了系統化、整體性方案。
注重“小而美、惠民生”。全球發展倡議框架下,一批“小而美”的項目落地生根,如尼泊爾實施微笑兒童(糧食發放)項目,塞拉利昂宮頸癌篩查防治項目等。
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民族追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崇尚“親仁善鄰、協和萬邦”、倡導“和衷共濟、守望相助”,“天下為公”,這些精神與文化基因,是當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的傳統淵源,也是中國開展全球發展合作始終不變的堅守。
1.3全球發展倡議的早期收獲
兩年來,全球發展倡議得到國際社會廣泛積極響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倡議合作路徑更加明確,合作機制日臻完善,八大重點領域合作有序推進,項目庫不斷充實,發展資源逐步匯集,呈現重點突出、全面推進的良好態勢,有效凝聚國際發展共識,動員發展合作行動,取得多項早期收獲。
重振了國際發展議程。中方召開了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和“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部長級會議,推動發展議題重回國際議程中心位置;倡議八大重點領域務實合作全面覆蓋所有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為2030年議程落實作出積極貢獻。
開展了眾多合作項目。中方就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宣布的32項務實舉措目前已完成過半,成立全球發展促進中心、全球發展促進中心網絡,30多個國家和區域組織對口部門正式加入,為發展合作理念交流、規劃對接、資源統籌等提供平臺和支持。
2022年9月,中國設立全球發展倡議項目庫并公布首批項目清單。首批50個務實合作項目清單,涉及減貧、糧食安全、工業化等多個領域,其中10多個項目已經實施完畢,剩余項目正積極推進,此外,項目庫還在不斷擴大,目前項目總數已經接近200個。
促進籌集發展資源。中方整合組建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并增資至40億美元,中方還積極參與國際開發協會、全球環境基金增資,正式啟動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第三期南南合作信托基金。
促進建立廣泛合作網絡。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支持全球發展倡議,70多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中方還同20多個國家和國際機構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團結、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發展伙伴關系正在加快形成。
促進改善各國人民生活。為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開展菌草和旱稻技術援助,在老撾、緬甸、柬埔寨的6個貧困村實施的“東亞減貧示范合作項目”,向尼泊爾貧困社區兒童發放糧食包……從抗疫“健康愛心包”到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從建設中小學校到科研技術合作,全球發展倡議正在為各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觸手可及的希望。
全球發展倡議順應歷史潮流,有效凝聚起國際社會團結合作、加快發展的共識,提高了發展議題在國際上的關注度,得到了國際社會,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廣泛支持和響應。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中方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相契合,在幫助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方面,中國所作努力無可比擬。
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謝里夫認為,全球發展倡議呼吁國際社會將發展置于優先位置,回應了國際社會對民生發展的關切,為各國和諧共存、共謀發展提供了現實路徑。
泰國副總理兼外長敦表示,中方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旨在建立發展的全球共同體,也為加速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了絕佳機會。
當前,全球發展倡議已實現從“打基礎”“搭框架”到“強合作”“顯實效”的跨越。中方積極團結國際社會,腳踏實地推進倡議重要舉措,取得重要早期收獲,全球發展倡議呈現多國、多部門、多領域共同參與的良好局面。
第二章 全球發展倡議的實踐成就
自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發展倡議以來,兩年間圍繞八個重點合作領域——減貧、糧食安全、抗疫和疫苗、發展籌資、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工業化、數字經濟、數字時代互聯互通,各方通過雙邊、多邊機制,表達對倡議的支持和認同。
更引人注目的是全球發展倡議框架下不斷加快推進的合作實踐和顯著成效。從個體的人,到家庭、社區,推及自然和人文環境,全球發展倡議正在從一幅幅規劃藍圖,化為一項項“小而美、惠民生”的務實合作成果。
2.1守護脆弱人群,讓世界更有愛
為脆弱人群筑起“后盾”是全球發展倡議的重要使命之一。為此,倡議的視野深入到全球最不發達的偏遠鄉村,倡議的實踐走進區域動蕩之地,為貧困兒童送上營養餐食,為困難婦女提供技能培訓,為戰爭難民和流離失所者提供人道主義救濟和生活物資援助,改善他們的生存狀況和生活條件,并為他們創造接受教育、參與經濟活動的可能性。
柬埔寨首都金邊以南60公里處的茶膠省巴提縣達弄村是中柬友好扶貧示范村。2022年8月,中柬“健康愛心包”項目在這里正式啟動??谡帧⒉秃?、水壺、大米、罐頭……昂坎拿小學的257名學生率先收到來自中國的禮物。六年級的塞索格納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這個愛心包太有用了,衷心感謝中國的慷慨捐助,我們將永遠銘記這份善意。”作為聯合國公布的全球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柬埔寨深受新冠疫情之苦,失業和貧困人口增加,部分兒童面臨失學輟學風險?!敖】祼坌陌睘榧碡毨У貐^10000名孩子提供了基本的餐食和抗疫保障,也讓他們的家庭減少了后顧之憂,更加安心地復工復產。
尼泊爾微笑兒童供餐項目和老撾學校糧食援助項目同樣得到了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的大力支持。截至目前,已為3000多名尼泊爾兒童提供了裝有大米、豆類、食用油的糧食包,并助力老撾政府延續為偏遠地區1400多所學校超過13萬名學生提供營養餐的國家校餐計劃。學校供餐被視為社會保障網的必要一環,也是對未來一代的合理投資。這些項目降低了貧困學生營養不良狀況的發生,從長遠看,更是推動貧窮國家邁向可持續發展的人力資源積累。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的一項成本收益分析,在老撾每向學校午餐計劃投入1美元,可幫助每位受益人在一生中多帶來5美元收入。
世界上最貧窮和最脆弱的群體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戰的最嚴重沖擊,應給予特別保護的還有婦女、難民以及在貧困線上掙扎的人群。無法無視的嚴峻現實是:根據聯合國數據,全球饑餓水平已達2005年以來的高位,約6.7億人處于極端貧困狀態;若使婦女在工作場所的權力和領導職位上有平等的代表仍需140年的時間;而全球被迫流離失所者2022年年底已升至1.084億人,是10年前的2.5倍。
國際社會亟需要采取務實行動——哪怕只是帶來點滴改變或局部變化。在全球發展倡議框架下,中國繼續與吉爾吉斯斯坦婦女大會合作舉辦“知識女性,知識國家”培訓班項目,為當地婦女開設信息技術、縫紉技術、演講培訓、商業規劃、網絡營銷等課程,幫助她們提高職業技能,增加就業機會;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向莫桑比克德爾加杜角省流離失所的5300戶家庭發放了防護物資、家庭應急包、生計工具包和屋頂搭建包,幫助難民安置和恢復生產生活。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菲尼圖古村的村民成為菌草和旱稻技術合作項目的受益者。在很長一段時間,他們曾深陷部落紛爭,深受貧困之苦,如今,在中國專家手把手的教授下,學習平整地塊、種植水稻,嘗到了豐收的滋味。菲尼圖古村長托尼感嘆道:“種植旱稻讓大家看到了經濟發展的希望,促使大家放下了紛爭,給村子帶來了和平與安寧?!?
2022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總數創造了80億的新紀錄。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的新里程碑,也是國際社會思考對地球負起共同責任的新時刻。人口增長越來越集中在貧窮國家。比如,在世界人口從70億增長至80億的過程中,約70%新增人口出現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根據預測,未來在80億至90億的增長區間,這兩個組別的國家將占到新增人口九成以上。能否幫助數量龐大的脆弱群體和邊緣化人群擺脫戰亂、饑餓、疾病、貧困,讓他們過上穩定溫飽的生活,考驗著人類的良心。聚焦全世界每一個活生生的人,全球發展倡議所展開的行動,具有重要意義。
2.2營建溫馨家園,讓世界更宜居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200多年前中國唐代詩人杜甫所描摹的宏愿,也是當今中國所提全球發展倡議正在踐行的國際合作。
倡議旨在為個體和家庭提供更加安全穩定的庇佑,其所聚焦的減貧、工業化等重點合作領域,一些合作項目致力于為全球80億人口營造更溫馨、宜居的家園。
8幢住宅樓、共計1008套住宅,正在蒙古國烏蘭巴托市蘇赫巴托區加緊建設。這一棚戶區改造項目由中國政府資助,中國北部的包頭市對接承建。2024年建成后,受益群體將覆蓋烏蘭巴托市700余戶拆遷家庭和200余戶在棚區周轉的家庭,總計約5000人。相關項目有助于改善棚戶區居民居住環境,助力當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營建溫馨家園,不僅體現在居住改善上。全球發展倡議所追求的是人類生存環境的普遍改善。通過全球各方和衷共濟,盡可能改善發展中國家每個家庭的生活質量,包括提供清潔的水源和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可持續的社區保障等。這些細節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清晰對應,亦是踐行倡議的具體行動。
從修建水井到開辟水源,從建設供水系統,到設立全新污水處理廠,從東南亞地區,到非洲多國,中國政府、企業及社會組織等,協調各國合作方等,走進當地社區,開辟清潔水源并提供相關技術,造福一方。
埃及錫瓦地區居民及灌溉用水全依靠地下水,之前該地區所鉆的水井,基本以500米以內的淺井為主,長期取水后水質變硬,口感苦澀。在當地政府和居民支持下,中方專家團隊參與調研,啟動鉆探超過800米深的新水井。這些深水井大大緩解了錫瓦地區用水難及灌溉不足的問題。
從水井項目,到道路照明工程,再到部分地區的風電項目等。中國以其豐富的基礎設施建設經驗,通過這類“小而美”的合作品牌項目,為當地帶來更優質、可持續、清潔的能源,同時創造了新增就業。
單是哈薩克斯坦Abay風電項目就可提供年預期發電量5.1億千瓦時,能滿足140萬戶家庭日常用電需求。項目建設還為當地提供了超過500個臨時就業崗位和50個長期崗位,培養超過20名新能源工程建設及運維緊缺技術人員。
這是對當地人權的充分尊重,也有助于讓共同發展的紅利在全球范圍覆蓋更加均衡、更加普惠,有助于相關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加速實現。
2.3應對共同危機,讓世界更安全
當今世界,來自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威脅和挑戰日益增多,重大傳染性疾病、糧食和能源危機、突發自然災害等,都威脅著人類生存和發展。
在全球發展倡議框架下,各方共同努力,攜手應對危機與挑戰。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疫苗供應緊張,約旦、敘利亞、黎巴嫩境內數十萬巴勒斯坦難民迫切需要疫苗應對,中國政府分批向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交付20萬劑新冠疫苗,用于援助在約旦、敘利亞和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難民。
新冠疫情嚴重沖擊廣大發展中國家醫療衛生體系。伊斯蘭合作組織的很多非洲成員國普遍面臨醫療設施、人員和物資匱乏等問題。對此,中國支持該組織在其“非洲計劃”下開展項目提高其最不發達非洲成員國公共衛生能力水平,包括開展衛生知識宣傳和意識培養;加強重點領域醫療水平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為醫療條件欠缺國家提供集中救助服務,提升疾病控制和預防能力等。
新冠疫情不會是人類面臨的最后一次公共衛生危機,全球性危機需要各國攜手應對。坦桑尼亞是非洲瘧疾流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為幫助該國控制和消除這一傳染性疾病,中國、瑞士、坦桑尼亞正在探討開展三方合作項目,發揮各自優勢和經驗,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推進坦桑尼亞瘧疾控制和消除進程。
糧食安全是世界面對的又一重大挑戰。根據《2023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目前全球約有7.35億饑餓人口,較2019年新增1.22多億,如果放任態勢發展,到2030年,世界各國無法如期實現消除饑餓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在東非國家布隆迪,當地農業人口占比超90%,農業在國民經濟中起決定作用。中國水稻專家在這里普及雜交水稻技術,幫助當地人實現“人人有所食、人人有儲蓄”的目標。“在中國農業專家組的支持和幫助下,我們種植雜交水稻獲得了豐收,現在生活有很大改善,蓋了新房子,還撫養7個孩子?!眮碜圆悸〉霞獫h加縣寧加4村的43歲農民夏爾說。
2023年7月,由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和中國高級農業專家組聯合發起的“布隆迪雜交水稻技術減貧示范項目”在班扎省吉漢加縣正式啟動,該項目旨在支持當地農戶采購雜交水稻種植所需的種子、化肥、農藥等原料,并通過資金的回收滾動機制,不斷擴大受益農戶數量;該項目還將與當地合作社合作,提升其管理能力,共同助力當地村民擺脫貧困。
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地緣政治安全沖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等,嚴重阻礙全球發展進程,更加凸顯踐行全球發展倡議、深化務實合作的重要性、迫切性。
2.4助力可持續發展,讓世界更綠色
近年來,南半球的多個太平洋島國正遭遇海上漂浮巨量塑料垃圾的威脅。島國無法處理這些塑料垃圾,它們堆成的小山甚至成為島嶼上“海拔最高的山峰”,南太平洋區域環境署反復表達了擔憂。
“以竹代塑”——一項面向全球的環保倡議及行動計劃,由中國和國際竹藤組織于2022年共同發起。倡議呼吁,深化全球合作,更好地發揮竹子在減少塑料污染、代替塑料產品方面的作用,為高能耗、難降解的塑料制品提供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
在多國專家看來,竹藤制品具有巨大的潛力,有望替代大量塑料制品,從而更好地發展綠色經濟,營造一個更健康的世界。巴西經濟學家羅尼·林斯認為,踐行“以竹代塑”倡議,將有助于推動塑料產業投資創新,減少塑料污染對環境的影響。
減塑和節水是世界共同面臨的兩大難題。在課堂上熱烈討論水知識,動手制作污水過濾器,走進街巷、收集本地用水情況和挑戰……經過生動直觀的學習,肯尼亞內羅畢布魯克希爾學院的師生們對生活中的水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對自己生活的社區和自然有了更科學的了解。
2022年,中國水科院在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編譯出版的《水知識讀本》英文版成功發布的基礎上,逐步開展了水科普教育走進非洲校園的系列活動??夏醽唭攘_畢布魯克希爾學院、瑞萊區和平皇后教育中心、伊弗汀小學肯尼亞學校的師生們都參與其中。
對于生活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的民眾而言,改善生活水平的同時,又要盡可能讓生活方式更為“綠色”,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更加需要來自國際社會的支持與幫助。
西非國家馬里電力資源緊缺,農村通電率不足20%。2023年,中國援助馬里太陽能示范村項目在馬里科紐布拉村和卡朗村通過竣工驗收。項目共安裝1195套離網太陽能戶用系統、200套太陽能路燈系統、17套太陽能水泵系統以及2套集中太陽能供電系統,當地直接受益民眾達上萬人。
如今,晚間漆黑的村落不僅有了路燈,村民還用上了免費的太陽能自動抽水水塔?!叭绻麤]有中國慷慨援助,我們無法想象什么時候才能為家里配備這么先進的新能源設備?!贝迕竦蠆W普說。
類似的項目,向“全球南方”國家傾斜,還深入到太平洋島國斐濟等地。一年多來,斐濟逾3萬村民開始使用太陽能照明系統。不僅夜間出行安全得到保障,還能為孩子的夜間學習提供充足的照明及網絡互聯互通保障。同時,該項目利用太陽能,減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助于碳減排,為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作出了積極貢獻。
這是全球發展倡議框架下,在民生領域分享清潔能源、分享綠色發展經驗的一系列務實舉措。小而美、惠民生的合作項目,不僅契合斐濟、馬里等國完善農村配套設施建設的現實需要,也順應了當地百姓長期渴求幸福生活的熱切期盼。
灼熱、干旱、野火、暴雨、洪水……今天我們生活的世界,與氣候變化緊密相關的極端天氣正在全球多地更加頻繁出現,對人類健康、生態系統、經濟、農業、能源和水供應等各個方面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持續威脅。
近年來,世界各地極端天氣伴隨著前所未有的高溫,讓人們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累積效應有了更直接可感的認知?!叭蜃兣瘯r代已經結束,全球‘沸騰時代’到來?!惫盘乩姿姑貢L以“沸騰時代”就全球氣候危機再次發出警告。
全球極端氣候導致的自然災害頻發,生物多樣性喪失速度加快,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面臨嚴峻挑戰。如何提升相關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如何推動形成保護自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國際共識?
全球發展倡議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行動導向的理念,推動加強國際合作、搭建交流對話平臺、促進生產生活方式改變,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2.5創造強勁增長,讓世界更繁榮
近年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加快變革重組。發展中國家各自所處的發展階段和具體國情不同,需要結合自身實際,發展具備比較優勢的產業,更好地嵌入全球和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獲得更多發展機會和動能;同時,隨著更多發展中國家的加入,全球和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發展將獲得更強韌性,增強世界經濟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水平。
全球發展倡議提出后,中國作為表率積極助力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2021年12月,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上,中國宣布未來3年將推動企業對非洲投資總額不少于100億美元,設立“中非民間投資促進平臺”,幫助非洲實施10個工業化和就業促進項目。在《中國—拉共體成員國重點領域合作共同行動計劃(2022—2024)》中,中拉同意將加強工業政策交流,深化在原材料、裝備制造、綠色低碳產業、產業鏈供應鏈等領域的合作,推動中拉產業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
如何為全球增長注入更多新動能?響應倡議的各方認為,離不開多邊協同配合,采取切實行動,才能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促進直接投資、彌合“數字鴻溝”等。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德國國際合作機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埃塞俄比亞紡織服裝行業研究與發展中心共同合作,幫助埃塞俄比亞紡織服裝行業通過能力建設提高應對市場準入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相關標準,并提高當地紡織服裝企業的ESG意識,促進商業伙伴關系。相關經驗已在非洲和亞洲其他地方進行推廣復制。該項目被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評選為2022年“可持續發展南南合作與三方合作良好實踐”案例。
當前巨大的“數字鴻溝”仍在不斷拉大南北差距,全球發展倡議積極搭建交流平臺、支持發展中國家的數字能力建設。
中國聯合部分區域性國際組織,努力拆除數字“高墻”,將“數字+”的概念推廣到諸多“全球南方”國家和地區,覆蓋精準農業、智慧漁業、電子商務和在線技能培訓等,將數字化紅利直接賦能“全球南方”經濟發展。單以咖啡豆為例,近年來中國通過向非洲和中南美洲市場進口咖啡豆,再依托國內強大的電商網絡進行分銷,為盧旺達、東帝汶、哥斯達黎加等地的咖農帶來國際大訂單,也直接改善了咖農的工作和生活質量。
又如各經濟體矚目的“跨境電商”能力培訓為例,中國政府、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等合作推出的在線培訓項目——發展中國家青年跨境電商扶貧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系列合作項目,吸引了93個國家1090名學員積極參與,培訓期間每天有上千人同時在線學習。這類培訓不僅介紹全球相關行業最新動態,還分享中國經驗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經驗,將電子商務助力減貧的好辦法帶給更多迫切需要提升數字能力的各國青年。
又比如華為埃及公司與埃及通訊和信息技術部及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部合作,開展持續性能力建設工程——ITB人才培養項目(ICT Talent Bank Program),聚焦人工智能、云、物聯網、大數據和5G等前沿科技領域,為埃及培訓專業人才,助力當地數字化轉型。通過設立學院、開設技術課程,華為已為當地培訓超過3.5萬名大學生,超8000名學生獲得認證,培訓還促進了青年就業,形成良性循環。埃及通信部、高教部、勞工部等高度評價與華為開展ITB項目合作情況,贊賞該項目為“數字埃及”建設作出的貢獻。
全球發展倡議框架下,多方通過搭建交流平臺,推動數字技術應用全球合作;加強數字能力建設,彌合“數字鴻溝”;順應數字化潮流,促進大數據應用。這都將促進2030年議程的相關愿景加快實現,同時也將賦能發展中國家,獲得更多從“跟跑”到“并跑”的信息技術紅利,促進世界共同繁榮。
第三章 全球發展倡議的世界貢獻
堅持將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中國創造了令世人驚嘆的發展奇跡,邁入了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新時代。在這一新時代,中國既矢志于在國內推進共同富裕,又致力于在世界范圍促進共同發展;既堅定地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以大國責任擔當為全球發展事業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全球發展倡議的提出、落實和推進是新時代的生動篇章。
全球發展倡議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遇阻之時中國提供的兼具思想力和行動力的國際公共產品。兩年來,它為無數個體和家庭創造了切實的福祉,為一系列國家帶來了實現穩定與增長的希望,也向國際社會展現了一種更具包容力、更加多元化、更可持續的國際發展合作新模式,為人類攜手走出發展困局、奔赴共同發展的美好前程開辟了新路徑,提供了新啟迪。
3.1再塑造:開創國際發展合作新模式
我們認為,全球發展倡議所引領推動的新型國際發展合作,具有以下鮮明特征:
天下一家:以更具包容力的合作理念,構筑共享型發展空間
全球發展倡議面向全球,不分南北,不講集團政治,不以意識形態劃線。它在堅持南北合作主渠道的原則下,不斷開拓南南合作新場域新方式,重振全球發展伙伴關系,攜手各方打造開放聯動的全球發展環境,讓各國和各國人民共享發展機遇、發展成果。它不干涉他國內政、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堅定支持各國走自己的路。它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歡迎世界各國和所有致力于全球發展的積極力量貢獻智慧和力量。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支持全球發展倡議,70多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中方還同20多個國家和國際機構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在今年7月舉行的全球共享發展行動論壇首屆高級別會議上,中方宣布同瑞士在坦桑尼亞開展瘧疾防控,同德國在尼日利亞開展農業合作,成為全球發展倡議開放性、包容力的新例證。
眾行致遠:以更加多元化的合作渠道,聚合高質量發展資源
全球發展倡議強調充分發揮各國政府、民營部門、社會組織、國際機構的作用,積極調動各國工商界、學術界、民間社會力量,建立廣泛的合作網絡,聚合資金、技術、人才、數據等發展要素和發展資源,將其用到最急需領域以實現最大化效益。在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支持下,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實施了近50個三方合作項目,助力相關發展中國家提升糧食安全水平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中方還與蓋茨基金會簽署諒解備忘錄,在衛生健康、能力建設、發展融資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共同推進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加速落實2030年議程。
授人以漁:以更可持續的合作方式,培育內生式發展動能
全球發展倡議注重硬援助與軟援助相結合,發展援助與互利合作相結合,既授人以魚,也授人以漁。在授人以漁的過程中,超越狹隘經濟理性認知,倡導堅守正確義利觀,義利相兼,以義為先,推動各方通過多種方式毫無保留地將發展經驗和行業技術分享給發展中國家,幫助他們培育“造血”機能,提升自主發展能力。中國積極推進全球發展知識網絡建設,搭建綜合性合作網絡平臺,推動國際發展經驗交流分享。“中國—東盟知識網絡秘書處”已經成立,未來中國還將探索設立“中國—中亞發展知識網絡”“中國—非洲發展知識網絡”等區域支柱網絡和減貧、清潔能源發展等專題性網絡建設。
3.2再出發:開啟邁向可持續發展目標新里程
2015年9月25日,紐約聯合國總部,聯合國193個會員國在具有歷史意義的發展峰會上共同啟動了2030年議程。落實議程的時間框架過半,只有約12%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有望按期實現。根據聯合國今年7月發布的《2023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特別版》,在可評估的約140個具體目標中,有半數出現中度或嚴重偏離預期,其中超過30%的具體目標與2015年的基準相比毫無進展,甚至出現倒退。
盡管現實令人憂慮甚至沮喪,2030年議程仍是當前國際社會對發展問題的最廣泛共識,是人類愿景的最清晰藍圖。正如“特別版報告”所指出的,“當歷史學家撰寫21世紀時,他們將以我們是否成功地將這一藍圖變為現實作為標準來評判我們這個時代?!碑斚?,最緊迫的是采取行動創造更有希望的新現實。在這個意義上,全球發展倡議指明了行動方向:
擁抱科技變革,提振經濟復蘇活力
全球通電人口比例2015年為87%,2021年增至91%;全球網民人數自2015年以來增長65%,2022年達到53億;雖然全球制造業增長放緩,但中高端和高端技術產業表現出強勁增長勢頭……全球發展事業在數字經濟和中高端制造業等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表明,國際社會仍可能通過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為所有人創造更美好未來取得實質突破。
綠色轉型和數字轉型可以成為擺脫發展困境的新出路。比如,在提供高質量互聯網服務的地區,44%的企業是出口商,而在互聯網服務較弱的地區,只有19%的企業是出口商。這也是全球發展倡議為何將創新驅動作為基本原則之一,同各方在加強互聯網、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領域展開積極合作。
完善全球治理,建設公正合理秩序
更鼓舞人心的是“全球南方”國家在世界矚目中的崛起,全球發展倡議所發出的“將發展議題重置國際核心議程”的強烈呼聲,在推進落實議程進程中所展現的高漲合作熱情和團結協同行動,為國際發展合作注入了強勁動力。
當前,國家之間的貧富分化正在加劇,一個根本性原因是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沒有公平對待“全球南方”的發展訴求。比如,新冠疫情期間,被視為發達國家代表的七國集團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獲得總計2800億美元資金,而一些最不發達國家獲得的資助只有約80億美元;七國集團總人口約7.7億,而上述最不發達國家人口合計約11億。因此,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強烈呼吁,改變“根植于現有國際金融架構中的偏見和不公”,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進行徹底改革。
通過一系列務實行動和大膽改革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發展治理體系和制度環境成為當務之急。這意味著,要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支持聯合國發揮統籌協調作用;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建立安全穩定、開放包容的產供鏈;要推動多邊發展機構改革,提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要構建團結、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發展伙伴關系,敦促發達國家按時足額履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等官方發展援助承諾。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全球南方”的當然成員。中國將同廣大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一道,在新一輪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推動擴大“全球南方”國家的話語權和代表性,維護好共同利益,攜手捍衛發展權利。
采取集體行動,構建人類發展命運共同體
當今世界,如果說不發展是最大的不安全,那么不合作是最大的風險,不團結是最大的挑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學家警告說,“一個分裂的世界可能會更窮”。他們特別提到“友岸外包”的興起對欠發達市場可能造成的“最大傷害”,因為“他們更為依賴在地緣政治上較遠的國家提供的投資”。
國際社會的強烈共識是,應避免將發展議程政治化、以地緣沖突和集團對抗帶偏世界前進方向,這將對全球發展事業造成無法估量的巨大損失。發展是解決人類一切問題的關鍵和基礎,發展問題是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都面臨的問題。包括聯合國、南方國家、北方國家、窮人、富翁、區域和次區域組織在內的各方,都應團結起來,承擔共同責任、采取共同行動。
在這方面,各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應展現擔當,在國家和國際層面采取7年加速、持續和變革性行動。聯合國各會員國應以此次可持續發展目標峰會為契機,凝聚發展共識,匯集發展資源,將全球發展倡議與2030年議程更有機結合起來,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戰略更緊密對接起來,與聯合國發展機構和多邊開發機構的工作聯系起來,共創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全球發展新時代。
展望未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各國一道努力消除沖突,共建和平;重振活力,共促發展;開放包容,共謀進步;團結一致,共商合作。
作為“全球南方”大家庭成員和負責任的地球村成員,中國主張要堅持把發展置于國際議程中心位置,進一步凝聚促發展的國際共識,維護發展中國家正當發展權利。重振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推動發達國家切實履行援助承諾,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各國人民。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共享發展是建設美好世界的重要路徑。全球發展倡議不是中方的獨奏曲,而是各方的交響樂。全球發展事業,應當由各國人民一起努力,一同分享,不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人落下。
將藍圖變為現實,就從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