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控電力長治發電公司圓形煤場自動堆取料機實現了一鍵盤煤、自動堆取料。任武中攝
我省首家實現“雙投”的百萬電廠——晉能控股山西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長治發電公司通過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制,結合大數據分析、智能機器人、三維可視化等技術,建成了智能、安全、經濟、高效的升級版智能型電廠,可降低機組煤耗1克/千瓦時,年節煤收益700余萬元,成為百萬機組智慧電廠建設的示范工程。
國有企業是我省高質量發展、全方位轉型的主力軍。我省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堅定不移推進國企改革走深走實,推動企業發展質效得到進一步提升,省屬企業凈利潤同比增長了4.78%,歸母凈利潤增長超過25%,成本費用利潤率等指標創歷史最好水平,主要指標位居全國前列。
記者從省國資委獲悉,全省國資系統聚力攻堅,精心制定實施方案和任務臺賬,有力有序推進各項改革任務落地實施。當前,156項具體任務總體進度已過半,在強化科技創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發揮安全支撐作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積極進展。
推動“三個加快”,增強核心功能
在晉能控股集團塔山煤礦調度中心,工作人員“一鍵啟動”,井下采煤機、運輸機等設備聯動運轉,滾滾“烏金”就被皮帶輸送至地面。
去年12月,塔山煤礦順利通過驗收,成為國家首批中級智能化示范煤礦。截至目前,省屬企業已經建成智能化煤礦71座、煤炭先進產能占比已經超過90%,今年還將新建67座,力爭到2027年底前實現全覆蓋。
加快傳統產業向高端化邁進、向智能化升級、向綠色化轉型,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新賽道布局,加快提升煤電水氣糧等重點領域安全保障能力,這是省屬企業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方向和路徑。
走進潞安化工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晉華爐分廠,一抹陽光從20多米的廠房頂部斜射下來,夾雜著塵粒,似電影運鏡般投射在晉華爐上。周身通紅、長滿藍色刺頭的“大家伙”安靜地“臥”在廠房中間,絲毫不受周圍喧囂的影響。偌大的廠房中,弧光此起彼伏地閃爍著,圓柱形備件旁、攀爬焊接架上,工人師傅們正戴著氧焊面罩認真地操作著。
這個“大家伙”一點也不挑食,將高灰分、高灰熔點、高硫的煤“吃”進去,“變”成氣體,實現煤炭的清潔化利用,在減少環境污染的同時延長產業鏈,提高經濟效益。
…………
如今,省屬企業正在打造更多的“綠色礦山”“燈塔工廠”,全力服務國之大者、省之大計、民之所盼。
強化“雙輪驅動”,提高核心競爭力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我省實施了省屬企業“1551”科技創新工程,一體推進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人才鏈、資金鏈、數據鏈、服務鏈融合發展。通過加大“一攬子”政策供給,打通企業創新工作的痛點、堵點,加大政策、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供給,充分激發企業創新動力,力爭讓科技創新這個“核心變量”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引擎”。
14戶省屬企業扎實開展原創技術策源地示范建設,構建起國家層面和省級層面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研究院梯次銜接的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組織省屬能源企業制定“五個一體化”運營示范項目,成效顯著。
一塊煤能做什么?以前是發電、煉鋼,如今,烏黑的煤炭經過化學加工,可以生成天然氣、甲醇、烯烴、聚乙烯……最終再變成塑料、紡織品等,進入各行各業。
“我們依托先進煤制油技術,將煤炭做成高端潤滑油等產品,煤炭由以前的‘按噸賣’變為‘按公斤賣’‘論克賣’?!甭喊不ぜ瘓F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同時,我省在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基礎上,著力打造山西焦煤“煉焦煤評價標準”、汾酒“中國酒魂”品牌等,引導企業更加注重標準、品牌、業態、模式等更能體現深層動能和發展潛能的長期價值創造。
突出“五個更加”,建設現代新國企
經過多年改革,我省省屬企業已經由35戶戰略性重組為現在的18戶。如何發揮好“1+1﹥2”的效應?
答案是:推動企業治理體系更優化、現代企業制度更完善、主責主業更突出、市場化經營機制更高效、內生動力更強勁,持續釋放改革紅利,加快做強做優做大。
潞安化工集團組建之后,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強化董事會規范建設和有效運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持續提升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2022年2月,全國“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示范企業”名單公布,該集團成為全省唯一入選企業;2022年8月,《潞安化工“六位一體”決策工作模式建設與運作》入選了國務院國資委“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典型案例”,形成了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的“潞安經驗”“潞安樣板”。
我省實施省屬企業對標世界一流價值提升行動,持續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10戶省屬企業管理層級壓縮至4級以內。
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這個有著70余年發展歷程的傳統煤炭企業,于2020年10月轉型為高科技新材料產業集團。該集團緊緊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機遇,大力發展鈉離子電池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與新材料產業融合發展,以傳統產業為基礎,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支撐,再以新質生產力賦能傳統產業重塑競爭新優勢,不斷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
…………
伴隨著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推進,省屬企業向“新”圖強、以“新”提質、向“綠”而行、向“智”轉型,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持續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