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6月,深中通道已穿云破海,踏浪而來。本月底正式開通運營后,從深圳到中山駕車只需要半個小時。
“深中通道是中國推進‘平安百年品質工程’的示范工程,是代表中國國家形象的名片工程,是助推我國實現‘交通強國’的重大標桿工程。”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總工程師宋神友如是說。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的超級工程,深中通道究竟有何過人之處?集十項世界之最于一身的這座跨海通道,憑什么能為全球交通提供廣東經驗和中國方案?
核心材料+關鍵技術+大國重器
深中通道北距虎門大橋約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橋約31公里,起自深圳機場互通立交,向西跨越伶仃洋海域,通過萬頃沙互通與南中高速連接,在中山市馬鞍島登陸,與中開高速對接。項目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全長約24公里,是當前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極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作為非凡的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成功地將橋、島、隧道以及水下互通的先進概念從理論轉化為實踐,為全球交通發展開啟了嶄新的篇章。
背后的秘訣有八個字:需求引領、創新驅動。
深中通道創新了跨海交通集群工程管理新范式,構建現代工程建設管理體系,實現“一流管理”;全力推行工業化建造和智能建造,研發形成了15項世界首創的核心材料、關鍵技術和大國重器,攻克了離岸海中超大跨徑懸索橋、外海超寬鋼殼沉管隧道等領域“卡脖子”技術難題,系統革新了離岸海中超大跨徑懸索橋建造技術、外海超大尺度沉管管節浮運安裝工藝,支撐了深中通道高質量、高精度、高工效建設,形成了“一流技術”;實施精細管理和精品建造,在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海底隧道、世界最大跨徑離岸海中懸索橋、世界首例水下樞紐互通立交等領域取得五項突破引領性的“深中質量”,打造了“一流設施”;培育了一批素質優良的跨海交通集群工程建設人才梯隊和創新團隊,為世界跨海通道工程提供了廣東經驗和中國方案。
海上最大海底最長都在灣區
在浩瀚的伶仃洋上,面對高溫、高濕、高鹽、強臺風頻發等惡劣復雜海洋環境,深中通道研發了“整體鋼箱梁+水平導流板+上穩定板+高透風率欄桿”的組合氣動控制技術,首創了復雜海域“鎖扣鋼管樁+工字型板樁+平行鋼絲索+地連墻”自平衡柔性新型離岸海中巨型錨碇快速建造技術,研制了正交異性鋼橋面板U肋雙面埋弧全熔透焊接接頭,研發了Φ6mm-2060MPa鋅鋁多元合金鍍層耐久型鋼絲及索股與智慧架設技術,國內首次研制了超高橋塔一體化智能筑塔機,建成了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懸索橋,進一步鞏固我國外海超大跨徑懸索橋建造技術的領先地位。
在復雜的海況下,深中通道建成了世界最長最寬海底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突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攻克了“卡脖子”世界級難題。首次提出了標準段雙向8車道、變寬段雙向10車道深埋鋼殼混凝土跨海沉管隧道新型組合結構,填補了行業空白,實現了隔艙式鋼殼混凝土結構彎剪設計方法從0到1的突破,成果納入了行業標準;發明了沉管隧道推出式最終接頭壓接與安裝方法;首創了大型鋼殼沉管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建造體系;研制了世界上第一艘超大型管節自航式浮運安裝一體船;首次提出了海相深厚淤泥地質條件下大直徑深層水泥攪拌樁與雙層墊層組合的沉管隧道基礎處理新技術。創造了鋼殼沉管制造一節/月、澆筑一節/月,同一個窗口安裝兩個管節、連續6個月同時沉放兩節/月的深中速度,40米水深沉管毫米級安裝精度等多項世界紀錄,革新了超寬變寬外海沉管隧道浮運安裝技術。
“深中通道建設,以開放的胸懷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和技術成果,以關鍵技術自主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己任,牢牢把創新的主導權、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為中國跨海交通集群工程建設自立自強提供了一個成功范例?!彼紊裼颜f。
深中通道
十大世界之最
深中大橋
1.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主跨1666米)。
2.世界最高通航凈高海中大橋(通航凈高76.5米)。
3.世界最大海中懸索橋錨碇(單個錨碇混凝土方量約34.4萬立方米)。
4.世界最高懸索橋抗風檢驗風速(最高顫振檢驗風速83.7m/s)。
5.世界最大體量鋼橋面熱拌環氧瀝青鋪裝(面積達到37.88萬平方米)。
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工程
6.世界最長的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長5035米,32個管節+1個最終接頭)。
7.世界最寬的海底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標準管節長165米、寬46米(最寬55.6米)、高10.6米]。
8.世界單體體量澆筑最大鋼殼沉管自密實混凝土澆筑(單個標準管節混凝土澆筑方量達到29000立方米,累計910000立方米)。
9.世界首例水下高速公路樞紐互通—機場互通立交。
10.世界最寬(3米)的可反復折疊M型止水帶應用于沉管最終接頭。
(記者 王丹陽 通訊員 沈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