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記者 李新媛
“目前,我國最尖端太赫茲雷達的核心部件需要用比頭發絲還細的10微米直徑金線連接起芯片內部各器件,這種工藝叫做‘金線鍵合’……”5月28日晚上8時30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以下簡稱“十四所”)工程師、微系統事業部雷達組件微電路混合集成裝調工、全國科創名匠顧春燕才接通中工網記者的采訪電話。她驕傲地給記者介紹,十四所微系統事業部雷達組件微電路混合集成車間研制生產的雷達組件,先后在多個國家重點項目中發揮重要作用。
顧春燕準備通過顯微鏡進行鍵合。受訪者供圖
顧春燕作為十四所微組裝高技能專家,不僅是國內極少數精通微組裝全流程工序的技能專家,更是國內第一個操作10微米金絲完成太赫茲雷達批量生產的技能人才。
2007年,顧春燕從南京正德職業技術學院通信與信息技術專業畢業,偶然從報紙上看到第十四研究所在招人,從理論到實操再到面試,經過層層選拔,最終被成功錄取,成為一名微組裝普通的操作工人。
金絲鍵合技術是微組裝領域操作難度較大、技術門檻較高的一項精細復雜的技術,能夠簡單識圖并成功將組件鍵合至少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想要成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就需要更長時間了。新人一般是沒有機會和能力接觸到鍵合工藝的。顧春燕不信,照著別人的樣子一點點學習手動鍵合。
“手動鍵合穿絲沒有顯微鏡,只能靠肉眼。我們要做的就是把20微米的金絲穿進刀口長度大約30微米的劈刀里,一天下來眼睛特別酸澀?!边@樣的動作,顧春燕不知道重復了多少次,時間久了,她甚至能做到憑感覺完成穿線。
顧春燕在高倍顯微鏡下利用比頭發絲還要細的金線將雷達組件內條塊分隔、高低不平的各類芯片連通激活。操作空間是在指甲蓋大小的近30層基板上,完成近百個芯片的貼裝和上千根金絲的“穿針引線”,實現芯片內只有一?;覊m大小的互聯互通,操作水平直接決定產品質量。
金絲的成型主要依靠人右手的運動軌,而它成型的弧度則是由劈刀刀頭決定的。設備刀頭和手柄的比例嚴格控制在1:8,手部動作需要非常細致!手越穩,鍵合出的近似弧度一致性也就越好。
顧春燕(右一)和同事們。受訪者供圖
基于雷達組件復雜的技術要求,顧春燕認為自身的知識儲備遠遠不夠。通過努力,她被東南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錄取,白天上班,晚上去夜校學習,最終拿到本科文憑。
她首創的柔性高質高效鍵合法,提出的突破極小焊盤低損耗引線鍵合互聯、多芯片堆疊立體引線互聯等關鍵技術,為微系統全流程工藝從無到有、從有向精邁進做出突出貢獻,實現雷達重量減輕了1個數量級、體積縮小數十倍。近年來,她完成5項重大技術攻關項目、30余項專利及創新,生產線產能連續三年提升15%以上,年節約工時10296小時,年節省金額達334萬元。
回首她與雷達組件共度的17年,顧春燕用不服輸的韌勁、在微小空間里做鍵合的巧勁和滿腔的報國熱忱,將細小的金線在手指甲蓋大小的芯片中筑起一個個“巢穴”,也為筑牢我國國防事業的豐碑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