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交通運輸部發布2023年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數據,全國共有55個城市(含縣級市)開通地鐵等軌道交通,其中7城運營里程超過500公里,17城超過200公里。
根據最新榜單,2023年地鐵運營里程最長的10個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深圳、武漢、杭州、重慶、南京、青島。與往年相比,在500公里俱樂部中,北京反超上海,重回第一城;成都反超深圳,奪回第四城;而武漢反超杭州,重回第六城之位。注意到,鄭州在2023年新增軌道交通運營里程78.05公里,位列全國第一。重慶新增60公里,西安、北京的增量也均在30公里左右。城市之間開始卷“地鐵”。1、就在近幾日,全國12城最新一輪地鐵建設規劃信息披露,共涉及12城,分別是廈門、成都、西安、南京、合肥、蘇州、太原、南昌、福州、昆明、哈爾濱、沈陽。其中,哈爾濱報批的兩條線路和沈陽報批的8條線路均因不滿足申報條件而被退回。
不過從上圖信息來看,太原地鐵第二期建設規劃沒有被砍掉。相當于“卷”過了哈爾濱和沈陽。
太原第二期建設規劃的1號線二期(武宿機場-T3航站樓)、3號線(柴村-東峰),在2023年8月已上報國家發改委,9月已進行專家評估。
但此后,進一步信息較少。
最新的是在今年2月,官方在回復市民留言時指出,太原市正在組織開展《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修改完善工作,待完善相關申報材料后,太原市住建局將加快推動二期建設規劃的報批,并根據建設規劃、項目可研批復進展,適時開展3號線一期工程、1號線二期工程的建設工作。
2、世界晉商網了解到,不止哈爾濱、沈陽被退回部分地鐵建設報批,此前深圳地鐵五期也有2條線路被砍,成都地鐵減少了19條線,杭州地鐵四期縮水50公里...可見國家對地鐵建設的審批越發嚴格。據了解,在2018年7月,52號文落地。針對地鐵審批,52號文將地方財政收入、GDP指標要求提高到原有規定的3倍。針對輕軌審批,地方財政收入和GDP指標要求也提高到原有規定的2倍以上。具體為,申報建設地鐵的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300億元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在30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申報建設輕軌的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150億元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在15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在150萬人以上。擬建地鐵、輕軌線路初期客運強度分別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萬人次、0.4萬人次,遠期客流規模分別達到單向高峰小時3萬人次以上、1萬人次以上。以上申報條件將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按程序適時調整。據悉,52號文落地以來,國家發改委沒有審批過任何一個城市的軌道交通首輪建設規劃。
因此,盡管太原地鐵二期減少規劃未因不滿足申報條件被退回,但也不代表就會很順利。
首先,硬性要求必須是達標的。2023年太原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9.24億元,同比增長2.7%。2023年太原GDP為5573.74億元,增長3.8%。
其次從已建成的2號線客運強度來看,太原地鐵2號線自2020年12月開通到2023年12月,三年安全運行約691.7萬列公里,總客流超過1.1億人次、單日最高客流21.61萬人次。2024年3月,太原市軌道交通客運量達到418.5萬人次,客運強度0.58萬人次每公里日。
這個數值放在全國城市中雖不算高,但畢竟太原也就只有一條線。隨著今年年底1號線的開通,客運強度會再上一個臺階。
(注:客運強度指的是軌道交通每日、每公里通過的人口數量,與客流量相比,更能準確反映軌道交通的人流量情況。)
當然,硬性條件外,建設、運營成本也是關鍵。
因面臨地鐵建設前期資金投入大、資金收回時間長的特點,這給地方政府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這也成為太原很長時間才擁有地鐵的關鍵因素。
據悉,2006年6月5日,太原市人民政府便發布《太原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方案》,第一次提出建設太原地鐵。2007年,太原市城鄉規劃局啟動太原地鐵線網規劃編制工作。2010年,《太原地鐵線網規劃》批復并對外公示。2012年6月,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獲批。2013年11月2日,太原地鐵2號線首開段中心街站(龍城街站)開工建設,標志著太原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啟動。2016年2號線一期全面開工建設。
建設偏慢的重要原因就是資金問題。
據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此前透露,建造地鐵,平均每公里費用約7億元。如果設施豪華上檔次,每1公里造價能達到10億元;如遇到技術難度較大改動,每1公里造價15億元。
太原2號線一期全長23.647公里,總投資208.64億元。折合下來每修建1公里造價約8.82億元。
而根據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23-2028年),包括1號線二期、3號線一期工程,共計2個項目。
1號線二期工程由一期武宿機場T2航站樓起,向東南延伸至T3航站樓,線路長度1.85km,投資約11.96億元。3號線一期工程是市區骨干線路,連接了河西各片區、太原南站交通樞紐等重點區域。線路北起柴村,經金橋西街、和平北路、和平南路等向東終至東峰,全長31.5km,設25座車站、1座車輛段、1座停車場,車輛擬選用A型車,投資約258.94億元。
兩條線總規模約33.35公里,總投資約270.9億元。折合每1公里造價約8.12億元。
建設費用高外,運營費用也相當昂貴,甚至長期面臨著利潤虧損的困境。
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披露財報數據的32個城市中,扣除政府補貼,只有武漢、深圳、濟南、上海、常州5個城市的地鐵利潤為正,其余均虧損。
3、
審批、成本、虧損等重壓下,為什么各大城市還是爭搶著申請地鐵建設?
世界晉商網認為,總體來講,盡管地鐵是公共交通,但其所帶來的城市形象價值的提升是巨大的,如城市環境、城市潛力等,更容易帶來投資、引來人才。
更直觀的因素在于,地鐵能夠有效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軌道交通專家沈景炎有一個理論:一座城市的第一條地鐵建成后,大約能分擔整個城市5%左右的運力;形成線網規劃后,運力將達到50%左右,極大降低城市交通壓力。
其次,地鐵建設能夠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
新的地鐵線路可以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比如太原2號線長風街地鐵站E口出站附近的北美新天地,以及1號線下元站的公園時代城購物中心,都將借助地鐵力量帶來營收水平的增加。
還有,地鐵帶來的房地產價值。雖然目前房地產處于低谷期,但“地鐵一響,黃金萬兩”的說法仍有效應。
關于太原地鐵第二期的建設,也被列為今年省重點項目中,有望盡快推進。
還是期待年底1號線的順利開通,太原將進入“2線城市”。第二期建設也希望能盡快走下一步流程。未來建成開通后,將為太原南北走向、東西走向帶來重大便利。屆時,太原將擁有三條地鐵,形成“環形地鐵”,加速地鐵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