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家——這是截至2023年11月國家高新區的總數。目前國家高新區聚集了近80%的全國重點實驗室、70%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78%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園區內企業研發經費投入超萬億元;前三季度生產總值(GDP)達到12.33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11%……通過強化創新策源,國家高新區以創新“變量”釋放發展“增量”,成為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引擎。
企業研發經費投入超萬億元
冬意漸濃,走進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的企業一線,卻能感受到創新主體錨定高精尖的澎湃熱力。近日,兆易創新自主研發的車規閃存產品成功應用于懸架控制器,多款車型正在奇瑞實現量產。
“肥沃的創新土壤離不開專業、優質的科技服務?!敝嘘P村集成電路設計園董事長儲鑫告訴記者,聚焦集成電路設計行業中小微企業檢驗檢測需求,園區打造共性技術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10類110余項服務,縮短研發周期,節約研發成本,打通企業自主創新“動脈”,拓展產業“朋友圈”。
數據顯示,目前中關村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占全國的17%。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張宇蕾說,2023年1至10月,中關村規模以上企業總收入6.7萬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9169.6億元,占全市47.8%;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約26.15萬件,占北京市企業同期有效發明專利量的68.8%。
除了北京中關村以外,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電子產業規模占全國的50%,張江高新區布局了14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高新區不斷強化創新策源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成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有力支撐。
工信部信息顯示,從基地平臺看,國家高新區聚集了近80%的全國重點實驗室、70%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從研發投入看,國家高新區企業研發經費投入超萬億元,占全國企業研發經費投入近一半。從成果產出看,國家高新區企業擁有發明專利占全國接近一半,智能機器人、衛星導航等一批引領性原創成果在高新區加速產業化。
“國家高新區不斷深化改革探索,在前瞻性基礎研究、關鍵共性技術等投入資源和力量,匯聚了優質科技企業和人才,成為我國重要創新策源地。”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高新區研究中心主任劉會武對記者表示。
為實體經濟注入“高新”動力
創新活力正加速轉化為發展動能。今年以來,國家高新區培育壯大經營主體,加大項目投資建設力度,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高新”動力。
——經營主體大幅增長,重大產業項目加速落地。眼下,在常州高新區,總投資10億元的特瑞斯高端能源裝備項目車間主體封頂,預計2024年投產;位于江陰高新區的東久(江陰)國際智造產業園正式竣工交付,預計2023年年底前,將有4-5家企業和智造園簽訂租賃合同;泰安高新區內,總投資10億元的紐維智能終端電子產業園、5億元的礦用單軌吊數字化運輸等重點項目,正按照建設計劃搶工期、趕進度……
“各國家高新區加大產業項目投資建設力度,新能源、光電子、生物醫藥等領域一批重大項目加快落地。同時企業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經營主體培育取得顯著成效。”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吳家喜說,前三季度,國家高新區新注冊企業57.63萬家,占全國新注冊企業的22%,同比增長18.59%。
——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國家高新區著力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和元宇宙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惫ば挪炕鹁嬷行母敝魅卫钣衅秸f,目前國家高新區數字化相關產業營業收入超過13萬億元,占全國數字經濟總量近三成;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等電子信息類產業營業收入占全國比重超過40%。
——經濟發展量質齊升,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工信部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國家高新區園區生產總值(GDP)達到12.33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11%,占全國比重為13.5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連續四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企穩回升態勢明顯。
多舉措助推形成新質生產力
展望下一步,相關部門將進一步促進國家高新區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以新技術培育新產業、引領產業升級,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
李有平表示,將支持國家高新區聚焦特色優勢產業,深入推進強鏈延鏈補鏈,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優勢。鼓勵國家高新區實施一批引領型重大項目,強化新興產業發展的科技支撐,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規?;l展。支持國家高新區面向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前瞻部署一批未來產業。
“我們將進一步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眳羌蚁舱f,將鼓勵有條件的高新區圍繞重點產業鏈,建設一批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中試熟化基地等,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繼續推動在國家高新區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試點,支持園區搭建產融合作平臺,構建和完善種子基金、創業投資、銀行信貸、上市融資等金融支持體系,推動各類投資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劉會武認為,要進一步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發揮高新區自身優勢,重點加強創新平臺的建設,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產業提升能級為目標打造世界級高精尖產業集群。
賽迪顧問園區經濟研究中心分析師孫曉利建議,加快構建全生命周期全要素企業服務體系,搭建企業服務平臺,認定和管理一批市場化服務機構,以市場化推動專業化,降低創新成本,以高水平科技創業帶動更多科技成果產業化。(記者 郭倩 張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