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我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經濟貢獻率最高的國家以來,已連續13年位居世界第一。201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7.5%,仍居世界首位。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與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的經濟總量差距越來越大。
201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0.03萬億元,日本為32.89萬億元,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36.5%。過去20年,日本經濟停滯不前,國內生產總值(GDP)與上世紀90年代大致相當,人均GDP有所下降。
除了GDP,日本500強企業數量的變化也反映了日本近年來的經濟走勢。在去年的《財富》(fortune) 500強中,日本有52家企業,排名世界第三。中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500強企業,比日本多77家。
1995年,《財富》雜志首次公布世界500強企業。日本有149家,美國有151家,占世界500強企業的近30%。當時,世界500強企業中只有3家在中國。
20世紀90年代是日本經濟的頂峰時期。1995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45萬億美元,遠高于2018年的4.97萬億美元。當時,日本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近20%,比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的7.66萬億美元低2萬億美元左右,是中國的7倍左右。但是,當時日本的人均GDP達到了驚人的43400美元,是美國的1.5倍。
按人均GDP計算,當時的日本經濟甚至超過了美國。當時,日本經濟正處于黃金時代,企業眾多,涉及面廣。僅在汽車行業,就有6家日本企業入選當年十大汽車企業,分別是三菱、三井、伊藤忠、住友、丸紅和豐田。
1995年也是日本經濟的轉折點。當時,世界500強企業在日本的數量達到頂峰,經濟蓬勃發展。從1995年開始,日本企業進入世界500強的數量越來越少,經濟開始走下坡路。受泡沫經濟的影響,日本進入了大蕭條。到2000年,日本500強企業數量已降至107家。2006年,只有70家日本公司進入500強。到2019年,只有52個,占總數的10.4%。
在日本經濟陷入衰退的同時,世界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中國,正步入快速發展的快車道。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已超越德國和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對美國的地位發出了挑戰。中國500強企業的數量直接反映了25年來國內經濟的發展情況。25年來,中國500強企業增加了126家,是1995年的43倍。
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大型企業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中國首次成為世界500強企業最多的國家,就是最好的見證。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盡管中國500強企業的數量已經達到世界第一,與美國、日本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企業在世界上的影響仍有欠缺,而日本和美國則擁有許多核心競爭力企業。
我相信,在未來,中國企業將能夠從數量走向質量,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在國際舞臺上擁有更大的發言權!
你們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