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凱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民建、工商聯界全國政協委員時強調,黨中央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他還指出,要引導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正確理解黨中央關于“兩個毫不動搖”“兩個健康”的方針政策,消除顧慮,放下包袱,大膽發展。
“兩個毫不動搖”,指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叭齻€沒有變”,即非公有制經濟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皟蓚€健康”,是指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政策大方向是不斷加強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斷改善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面臨的市場和政策環境。并且,這些政策意圖不斷在歷次黨的重要會議上被提出并被寫入黨的重要報告中。
正是由于這樣的支持和鼓勵,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重大進展,已經具有“五六七八九”的重要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2021年,民營經濟稅收貢獻率已達59.6%,民營企業占經營主體96%,其重要性得到進一步提升。可以說,民營經濟已成為保障民生、促進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研究表明,民營經濟除了拉動經濟總產出、提高稅收、提高創新活力、促進就業和城鎮化外,在提高居民收入和改善收入分配、促進出口、促進綠色發展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是實現中國長期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社會上也曾出現反對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非理性聲音。加之疫情沖擊,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投資意愿下降,發展信心動搖的問題。這對短期經濟恢復和長期高質量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要長期提振民營經濟信心,需要更具體的舉措和更堅實的政策執行。
近年來,中國在營商環境建設和法制完善方面投入了巨大努力,在公平對待民營經濟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商事制度改革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等政策的實施,使中國市場準入條件不斷放寬,民營經濟發展空間不斷擴大。但與此同時,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仍然存在問題需要解決。民營經濟發展空間仍有待繼續放寬。據不完全統計,在能源、交通、金融、公共事業、文化等產業中,民營經濟的準入門檻仍然很高。其他如醫療、教育等領域雖然鼓勵民營企業進入,但事實上的歧視仍然存在。另外,在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的競爭中,不對等待遇現象仍存在。
在信息公開、審批許可、招投標、土地供應、要素獲取等方面均存在對民營企業的限制和歧視。地方保護主義者還會因地區分割設置限制企業跨地區經營發展的規定。此外,新市場的進入需要新資源的投入,而民營企業在獲取資源方面不占優勢,可能因資金、技術和人才短缺而無法進入新市場,形成事實上的門檻。有學者將民營經濟在實際運行中面臨的問題形象總結為“三道門”,即政策不落地的玻璃門,執行中條條框框的旋轉門,準入門檻的彈簧門。
要解決這些問題,特別是不斷提高民營經濟信心,需要不斷改革,尤其是提高法治社會建設。一方面是不斷完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是加強法律執行。增強全社會包括政府部門本身的法治意識,給民營企業家在經營范圍、經營行為、財產保護等方面以可預期的確定性承諾,是提振民營經濟信心、大膽發展的基本條件。
提振民營經濟信心,還要進一步構建高效的服務型政府,深化“放管服”。要進一步落實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原則;在企業創辦、業務開創、破產清算中簡化審批流程;在企業經營中做到“無事不擾”;在出現違背市場原則、法治精神時“有事必到”;在企業遇到問題時能夠得到高效協助。
要建設法治社會和服務型政府,還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數字化工具,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做到公開、透明和高效??傊?,民營經濟信心的提升依賴于寬松、公平、確定性強的環境。中國在過去多年已經取得很大進步,未來需要防止反復,繼續堅定不移推進改革。
(責任編輯:樂水 安然 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