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凱賽生物控股子公司凱賽(太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40萬噸/年玉米深加工及500萬噸/年生物發酵液項目(玉米存儲、玉米深加工、生物發酵液工程)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在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官網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2024年9月26至10月10日。
其年產50萬噸生物基戊二胺和90萬噸生物基聚酰胺項目(生物法戊二胺提取工程)建設工程設計方案也同期公示。
據悉,該 年產50萬噸生物基戊二胺和90萬噸生物基聚酰胺項目 投資總額高達138.38億元。
今年3月13日,凱賽生物發布公告稱,擬對募投項目“年產50萬噸生物基戊二胺及90萬噸生物基聚酰胺項目”進行延期,將項目建成時間從2024年12月31日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并計劃于2024年底先行建成部分產能。
對于延期原因,凱賽生物表示,由于當前項目所在園區配套基礎設施需要陸續建成投入運行,同時考慮聚酰胺客戶需求釋放有一定過程,經與當地政府協商溝通,分批投產具有更高的經營效益。因此,公司決定將項目進行延期。
業績方面,凱賽生物2024年上半年營收 14.44 億元,同比增長40.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47億元,同比增長2.31%。主要系新產品癸二酸產能放量,長鏈二元酸銷售量,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
主要產品方面,系列生物法長鏈二元酸(DC10-DC18),年產能11.5萬噸,生產線位于凱賽金鄉、烏蘇技術和太原技術。年產4萬噸生物法癸二酸建設項目已于2022年投產。癸二酸可作為聚合單體用于生產長鏈尼龍、癸二酸的酯類等產品。
生物基戊二胺,年產能5萬噸,生產線位于烏蘇材料。公司生產的生物基戊二胺主要用做生產生物基聚酰胺的原料,少量進行銷售,主要銷售領域為環氧固化劑、異氰酸酯等。
系列生物基聚酰胺,年產能10萬噸。其中年產2萬噸長鏈聚酰胺項目于2023年11月結項,太原年產90萬噸生物基聚酰胺項目正在建設中。目前系列生物基聚酰胺持續在各領域進行應用推廣并形成銷售。公司以自產的生物基戊二胺為核心原料,與一種或多種不同的二元酸聚合,生產系列生物基聚酰胺,產品種類包括PA56、PA510、PA5X等。
凱賽生物劉修才:致力成為合成生物產業開拓者
柔軟親膚的童裝外套、時尚筆挺的商務西裝、塑身感強的瑜伽服……走進凱賽生物的企業展廳,一件件以玉米等可再生植物性原料制成的衣服,頗為吸睛。
這些帶著“綠色低碳”基因的衣服,由凱賽生物面向紡織領域推出的生物基聚酰胺纖維產品“泰綸”所制成?!啊┚]’來自可再生植物性原料,相較于石油等化石基來源的聚酰胺纖維,這種生物基材料不僅柔軟親膚、吸濕速干,還大大降低了碳排放?!眲P賽生物董事長劉修才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
2000年成立至今,凱賽生物已成長為領先的以合成生物學為基礎,利用生物制造規模化生產新型生物基材料的行業龍頭企業。
“凱賽生物一直聚焦于合成生物技術,我們在未來也會一直專注生物基產品及技術的迭代和創新,為國內制造業提供正向驅動的力量,推動技術和行業共同可持續發展?!闭劶肮疚磥戆l展,劉修才言語中透露著一股堅定。
01
“一切皆可合成”
近幾年,伴隨著合成生物學的蓬勃發展,這一前沿的技術學科,正逐漸走進大眾視野,通過一系列顛覆性的技術創新,打開“一切皆可合成”的想象空間。
在劉修才看來,合成生物學實際上是生物制造的一種手段,通過對蛋白質復雜結構的解讀、重新構建、合成,制造出產業所需要的產品,代替傳統的石化材料。
從公司成立以來,劉修才就一直想證明一件事情——生物法從規模上、質量上、成本上是可以跟化學法相競爭的。
“作為一種革命性的生產方式,生物制造從一開始對標的就是石油化工產業,其優勢在于原料可再生、產品可回收、成本可競爭、過程節能環保。凱賽生物的目標就是通過生物法把產品做得比石化產品更便宜、更實用、質量更好?!眲⑿薏沤忉尩?。
這一目標并非遙不可及。目前,凱賽生物已成為全球具有代表性的平臺型生物制造公司,在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和生物基聚酰胺行業競爭中的優勢地位較為突出。
其中,以長鏈二元酸的生產從化學法向生物法的轉變最為典型。繼公司2003年全球首次實現生物法長鏈二元酸規?;a后,2016年,凱賽生物以生物法月桂二酸實現了對國際化學公司化學法同類產品的市場替代,徹底顛覆了傳統化學法的生產方式。
與此同時,凱賽生物另一核心材料生物基聚酰胺相較傳統石化尼龍,能夠在源頭減少甚至消除化學工業帶來的碳排放問題,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釋放出明顯的綠色低碳優勢。
據劉修才介紹,凱賽生物的輕量化生物基聚酰胺復合材料,突破了傳統復合材料成本和性能局限,有望為現代物流、新能源裝備、綠色建筑等領域提供綠色低碳的產品解決方案,推動其加速進入大場景應用階段。
02
“資本+AI”掘金千億賽道
“我們現在正處在新材料推廣的關鍵時期,而且面臨著市場是否愿意打開和接納新材料的一個階段。”劉修才坦言,產品如何走向更多的應用行業?如何將生物制造的蛋糕做大?劉修才選擇和招商局集團合作破解這一難題。
2023年6月,凱賽生物發布擬募集不超過66億元引入招商局集團作為間接股東的定增方案,招商局將間接持有凱賽生物股份預計超過5%。此外,雙方還簽署了業務合作協議。“我們的短板是過去在消費市場沒有基礎,與招商局的合作本身就是一種強有力的背書和認可。”劉修才表示。
通過此次定增,凱賽生物有望借助招商局的資源稟賦,加速熱塑性生物基復合新材料的推廣進程,打造低碳乃至零碳產業的“燈塔型”項目;同時,招商局集團旗下海運、港口、航運能源等諸多領域,也可與凱賽生物的生物基新材料開展更多應用場景的合作。
與此同時,AI和生物技術的融合打開了科學的新大門。AI技術的加持,推動了蛋白質設計、代謝通路設計、工藝優化這一整個過程的加速。目前,不少優秀的AI企業正在通過AI技術對蛋白“元件”進行設計。
凱賽生物在這一領域也早早進行了布局。公司分別于2023年1月戰略入股AI蛋白質設計平臺公司——分子之心;于2024年1月與專注于復合材料設計的平臺公司——韓國3P.COM簽署合資協議,以資本合作形式為研發能力提升賦能。
“蛋白質是整個合成生物學的核心。我相信,未來AI技術在合成生物學領域將大有可為?!眲⑿薏疟硎?。
03
產業發展任重道遠
實際上,早在20多年前,長鏈二元酸、戊二胺等物質就已在實驗室中實現了生物轉化,但如何突破生物制造法成本高、產出率低等規?;夹g瓶頸,始終是實現產業化的最大壁壘。
作為最早一批布局合成生物學的“吃螃蟹的人”,劉修才坦言,從公司發展的角度而言,無論是在技術、產業化還是商業運營上,都相當于在挑戰另一個層次的難度。“迄今為止,生物制造方面沒人像我們一樣走得這么遠。我們想往下做一個市場規模更大的產品,難度也大一些。”
“但不管怎么樣,我們一直在探索,在未來也會一直專注生物基產品及技術的迭代和創新。”劉修才表示。
麥肯錫研究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合成生物學與生物制造的經濟效益將達到1000億美元。未來,生物制造產品可以替代60%的化學制造產品,有望對醫藥、化工、能源、材料等行業產生巨大影響。
即使近兩年來資本對合成生物學的熱情空前高漲,但劉修才一直保持著一顆初心。
“幾年前我就說過,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行業。這個行業的發展可能要經歷幾代人的努力,我們甘愿做這個行業發展的鋪路石?!眲⑿薏判χf,“現在我依然這么認為,我們還要成為合成生物產業的開拓者,以持續不斷的研發創新,助推生物制造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