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記者 陸波岸
教師節前夕,一張270名大山教師肖像拼版照片刷屏朋友圈。從“50后”到“80后”,照片涵蓋了幾代教育“守山人”的燦爛笑容和默默堅守。
這是新華社記者歷經11年走進廣西20個縣130多所大山學校,用6萬多張照片陸續記錄270多名大山老師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這些老師工作的學校,絕大部分地處廣西少數民族地區、大石山區和邊境地區。群山包圍,林深路遠,有些學校離縣城兩三個小時的車程,甚至更遠,絕大部分學校只有一兩名老師和幾名學生,有的只有一名老師和一名學生。
有人曾問,只有幾名學生的大山“袖珍學?!边€有存在的必要嗎?教育“守山人”的問答是:有必要!原因很樸實。如果撤銷這些學校,很多孩子就得到很遠的學校就讀,有些甚至要到離家三四十公里外的地方上學,山路彎彎開車一趟需要1個多小時,這對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非常困難,家長早晚接送也非常麻煩,甚至不現實。
為了讓大山孩子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掉隊地接受義務教育,一代代教育“守山人”長年累月在這里堅守。平時,他們既要給學生上課,又要照顧他們吃飯睡覺,成為大山孩子的“老師、廚師兼保姆”。然而,自從懷揣教書育人的理想走進大山,他們不問山多高,不問路多遠,始終滿腔熱血傾注于這方艱辛又充滿希望的講臺,接力守望大山的未來與夢想,為人師表,不忘初心,縱然青絲換白發,依舊無怨無悔。
我們用鏡頭記錄下了270個燦爛的笑容,也見證了大山教育事業的接力守望、薪火相傳。
拼版照片中的每一個笑容背后都有動人的故事。生于1955年的李祖清老師,曾在一次家訪歸途中被毒蛇咬傷致右腳小腿肌肉萎縮、骨骼壞死,戴上假肢在廣西灌陽縣洞井瑤族鄉大山里站了一輩子講臺。1963年出生的龔壽新老師,是廣西昭平縣五將鎮良風村小學沖尾教學點的唯一老師,從走上講臺到退休,他在這個大山深處的教學點堅守了42年,一天都沒離開。1970年出生的黃永勇和1972年出生的黃秀碧,是廣西德??h東凌鎮新屯村那王教學點的教師“夫妻檔”,近20年攜手在這所大山學校守望。1988年出生的石夏月老師,帶著母親兒子一頭扎進廣西靈川縣蘭田瑤族鄉東良教學點,一心想把自己所見所學教給大山里的孩子,幫助他們走向更加美好廣闊的世界?,F在,大山里已經出現“90后”教師的身影,人們不斷看到大山教育的新活力、新希望。
時光流逝11載,照片上這些老師培養的一批批孩子很多已經長大走出大山。然而,當新學年的鐘聲清脆敲響,這張照片上還沒有退休的老師又回到講臺,接力澆灌大山的希望與夢想。諄諄善誘,瑯瑯書聲,山梁幾度春草綠,初心還是當年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