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登上輸電高塔
第一次為“人造太陽”做“體檢”
第一次獨立處理基層矛盾糾紛
……
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
有無數青年黨員
正經歷人生的第一次
截至2022年底
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逾9800萬
近四分之一的黨員不超過35歲
走過百年的中國共產黨
正是有這些新鮮而年輕的血液匯入
才永葆活力
無數青年黨員
他們的人生“第一次”
是百年大黨正青春的“每一次”
策劃:李亞彪、顧錢江
監制:衛鐵民
統籌:陳尚營
記者:陳諾、屈彥
編輯:李妍
新華社對外部
新華社安徽分社
聯合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
鳴謝:安徽肆伍壹拾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新華社北京7月1日電 題:紅色圣地感召中國青年
新華社記者
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年輕人用巧手修文物,守護黨史的厚重;陜西延安,楊家嶺革命舊址,真摯而熱烈的宣誓聲飽含青年拳拳愛國情;江西井岡山,茨坪革命舊址群,“海歸”青年用中英雙語講述著革命故事……
一個個承載著中共光榮歷史的紅色圣地,感召著千萬中國青年追尋、守護、傳承紅色基因。
6月30日,觀眾在延安革命紀念館觀看《偉大歷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歷史陳列》。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9804.1萬名,其中不超過35歲的黨員共計2393.5萬名。
追尋
王家坪、寶塔山、棗園、南泥灣……18歲的馬建國終于親身來到這些向往已久的紅色遺跡。高考結束不久,他便從甘肅蘭州出發,踏上了尋訪革命圣地延安的旅途。
作為文科生,愛好歷史的馬建國高中時便已了解不少革命故事、黨史知識。當時,那些史料對他而言仍然“停留在文字上”,缺乏真切的感受。
直到跨進低矮的窯洞,觸摸著粗糲的墻壁,他真正發覺“課本上的文字活起來了”,“歷史有了具體的模樣”。
“重走老一輩走過的路線,是一種鍛煉和洗禮?!瘪R建國說,這次旅行不僅是對所學知識的一次鞏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革命歷史里的波瀾壯闊,讓他更加堅定早日成為中共黨員的信念。
6月30日,觀眾參觀延安楊家嶺革命舊址中央大禮堂。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近距離感受我們黨艱苦卓絕的奮斗歷史和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能夠激勵青少年更好傳承紅色基因,樹立理想信念?!毖影矖罴規X革命舊址管理處副主任薛健說。
從中共一大會址到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從遵義會議會址到河北西柏坡……暑期臨近,全國各地的紅色旅游景點游人如織,其中不乏許多青春靚麗的年輕身影。
據攜程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紅色旅游大數據》顯示,從紅色景區的游覽客群年齡分布來看,“80后”“90后”游客分別占比41%和26%。青年群體參與紅色旅游比例顯著提升。
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長忠教授認為,青年一代通過參觀紅色圣地,了解中共建立、發展、壯大的歷程,從而能夠聯系起自身與光榮革命傳統的精神紐帶,從信仰源泉中汲取奮進能量。
守護
2021年6月,中共一大紀念館開館,中共一大會址也完成修繕。兩年多來,紀念館較過往的展覽陳列面積大幅增加?;娟惲姓箯d建筑面積約3700平方米,大批原汁原味的紅色文物首次與觀眾見面。
人們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參觀(2022年10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13位代表平均年齡只有28歲?;赝俣嗄昵?,他們很多也是當時那個時代的“80后”“90后”。百多年過去,如今的“80后”趙嫣一,正在用文物修復及仿制方式,守護著那些革命先賢、仁人志士留下的“珍品”。
“讓每一件陳列品都保持它樸實無華的一面,留存住最鮮明的時代特征,更易打動人心?!壁w嫣一說,在文物修復的過程中,她總是會將自身對于歷史的體會與感悟融入其中。
中共一大會址,曾是革命志士李書城、李漢俊兄弟的住所。一大會址重新對外開放后,著重展示了李書城、李漢俊當時工作生活的真實樣貌。
趙嫣一舉例說,展出的李家合照所選用的相框,便“復原”了20世紀20年代的真實風格,“我們對這些相框的材質進行還原處理,保存百年前的時光印痕”。
修復和仿制文物,枯燥而辛苦。但趙嫣一覺得這項工作充滿了精神的力量?!跋Mㄟ^仿制與修復,讓參觀者一眼就能感知到100多年前的那段歷史,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
傳承
“爺爺一輩子都在守望井岡山精神,告慰他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井岡山精神的火種生生不息、代代相傳?!?4歲的青年“海歸”毛浩夫說。
2017年11月17日,毛浩夫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內。新華社記者 申宏 攝
毛浩夫生活在一個被紅色文化滋養的家庭,他的爺爺毛秉華數十年如一日宣講井岡山精神。
2018年7月,毛秉華因病去世,從英國留學歸來的毛浩夫便從爺爺手中接過了接力棒,成為井岡山上的一名宣講員,用中英文雙語向海內外游客講述革命故事。近年來,他累計宣講了4000余場,線下聽眾達10萬人次。
近些年,毛浩夫致力于挖掘歷史資料。他深入湘贛兩省邊界各縣農村,拜訪了數十位紅軍后代。
毛浩夫認為,“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的井岡山精神,就是井岡山時期留給人們最為寶貴的財富?!皩ぷ鞯恼J真負責,對黨和國家的擁護與熱愛應該是我們新時代年輕人的信仰和追求?!泵品蛘f。
2016年,毛秉華在給孫子的信里寫道,“對井岡山精神要做到真學、真信、真用,這是一輩子的事情”。
這些話深刻地影響著毛浩夫。他希望自己不僅僅是簡單繼承一份工作,而是能夠繼續傳揚井岡山精神,為培養有理想、有抱負的新時代青少年貢獻力量。
在毛浩夫和團隊的帶動下,當地組建了一個“小紅軍宣講團”,由中小學生組成,其中不乏革命烈士的后代。節假日里,學生到井岡山各景點為游客義務講解,如今已接待游客超過7萬人次。
“紅色基因的傳承為青春注入浩然正氣,照亮青春底色。”鄭長忠認為,親身實地深入紅色圣地扎根實踐,更有利于青年一代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培養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記者:黃揚、許曉青、趙鑫虎、程迪、陳昌奇、王奕涵)
我們,經歷過積貧積弱的過往,也曾體會過戰亂頻仍的痛傷。直到一葉紅船,在此掀起氣壯山河的巨浪。
為什么,是她帶領國家沖破沉沉黑夜,點燃革命星火;為什么,是她團結人民穿越重重關山,奮進漫漫征途。
她是歷史的重托,她是人民的選擇。
必然是那個璀璨若星的名字——
中國共產黨。
出品:孫志平
制片:幸培瑜
主編:楊詠、楊云燕
編導:徐思遠
記者:余國慶、季曉莊、王松、王丁、王圣志、雙瑞、楊琳、楊金鑫、周宣妮、施錢貴、崔曉強、吳鴻波、周磊、龐明廣、江文耀、丁春雨、程濟安
配音:王帥龍
報道員:陳靜如、譚羽青、朱新國、彭麗、徐峰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我宣誓!
來源:新華網·寶藏青年工作室
總策劃:劉健
總監制:儲學軍 錢彤
監制:周紅軍 劉加文
策劃:劉洪
監審:牟彥秋 梁甜甜 趙曉燕
統籌:董靜雪
創意:劉怡然 肇蕾
設計:查如倩
校對:嚴海 韓沖